[發明專利]選擇性測定水體系中鉛離子濃度的電化學檢測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22933.0 | 申請日: | 2007-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59479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24 |
| 發明(設計)人: | 徐靜娟;趙微;葛培鈺;陳洪淵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7/48 | 分類號: | G01N27/48;G01N27/42;G01N27/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黃嘉棟 |
| 地址: | 210093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選擇性 測定 水體 系中鉛 離子 濃度 電化學 檢測 方法 | ||
1.一種選擇性測定水體系中鉛離子濃度的電化學檢測方法,其特征是它由下列步驟組成:
步驟1.將金電極(4)在碳化硅細砂紙上打磨,再分別用加0.3μm和0.05μm氧化鋁懸濁液的麂皮拋光成“鏡面”,最后經乙醇、二次水超聲清洗,備用,
步驟2.將金電極(4),參比電極(5),對電極(6)底端插入檢測池(2)中,加入2mL0.1M磷酸鹽緩沖液,將各電極連接在所用的電化學工作站(7)上,電化學工作站(7)與計算機(8)相連,
步驟3.設置氧化電位為5V,運行電化學工作站,將金電極表面氧化5min,氧化過程中打開磁力攪拌器,通過不斷攪拌趕走電極表面生成的氧氣,氧化后電極表面生成一層橙紅色的三氧化二金,
步驟4.氧化過程結束后,將金電極取出,浸入盛有1.0mMβ-D-葡萄糖溶液中,在室溫下靜置10min,通過葡萄糖對三氧化二金的緩慢還原,使電極表面生成一層黑色的納米金薄膜,
步驟5.然后,將步驟4修飾了納米金薄膜的金電極浸入盛有標準鉛離子濃度溶液和0.1mM抗壞血酸溶液中,4℃下靜置30min,通過抗壞血酸對鉛離子的還原,使鉛在納米金薄膜表面富集,
步驟6.將富集了鉛的金電極從鉛離子溶液中取出,與參比電極,對電極共同插入盛有2mL0.1M磷酸鹽緩沖液的電化學檢測池中,在電化學工作站的技術選項中選擇線性掃描伏安法,電位范圍設置為-0.5V到0.1V,運行電化學工作站進行掃描,富集的鉛在掃描過程中在金電極表面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通過計算機監測其電化學響應,
步驟7.采用origin作圖,繪制鉛的氧化峰曲線,由于鉛離子溶液濃度直接影響表面富集的鉛含量,得到氧化峰電流與鉛離子溶液的鉛離子濃度的對應關系,
步驟8.檢測完畢,將富集了鉛的金電極與參比電極,對電極共同插入盛有2mL0.1M硝酸溶液的電化學檢測池中,將各支電極連接在電化學工作站上,在電化學工作站的技術選項中選擇循環伏安法,電位范圍設置為-0.6V到0.6V,掃描圈數為10圈,運行電化學工作站進行掃描,掃描結束后,電極表面的鉛可以完全脫附,脫附后將納米金薄膜修飾電極從檢測池取出,
步驟9.分別用不同濃度的標準鉛離子濃度溶液,重復上述步驟5、6、7和8,并將氧化峰電流對標準鉛離子溶液濃度作圖,得到線性關系的標準曲線,
步驟10.用待測的含鉛離子溶液替代步驟5的標準鉛離子濃度溶液,重復步驟5、6和7,得到待測溶液的氧化峰電流,并從標準曲線找到對應的待測的含鉛離子溶液的鉛離子濃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體系中鉛離子濃度的電化學檢測方法,其特征是:檢測濃度范圍為1.0μM-10.0μ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大學,未經南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2293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