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勢能自動液壓自行車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22466.1 | 申請日: | 2007-05-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54101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17 |
| 發明(設計)人: | 趙本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趙本宏 |
| 主分類號: | B62K3/00 | 分類號: | B62K3/00;B62M1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根水 |
| 地址: | 210017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勢能 自動 液壓 自行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勢能自動液壓自行車,屬于自行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如發明名稱為液壓助動車(發明專利號為03126142.2),它是采用帕斯卡原理,即在密閉容器內,施加于靜止液體上的壓力,將以等值同時傳到液體各點,行走時,兩個腳拐經凸輪帶動液壓裝置前邊兩個活塞作前后運動,把腳踏力變為液壓輸入力,再由后兩個液壓活塞把放大了的液壓力輸出,通過曲軸變成圓周運動,經鏈條返把力傳給后輪子上的輪盤,使車前進。簡言之,它仍是要用腳踏力,使其變為液壓輸入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用人體的重力產生勢能,變為液壓輸入力,實現自行車自動行走。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其結構是在自行車的后輪上設四個間隔均距的勢能轉換桿,勢能轉換桿與柱塞油泵相觸,柱塞油泵接儲能罐,儲能罐與溢流閥相接,溢流閥與壓力控制閥、手動控制閥相接,手動控制閥與液壓馬達相接,液壓馬達與回油管相接,回油管與柱塞油泵相接,儲能罐、壓力控制閥、溢流閥設在車架上,車架的下端固定液壓馬達,液壓馬達通過回油管和溢流閥與柱塞油泵相接,后輪左側飛輪與液壓馬達齒輪相接,后輪右側飛輪與腳踏相接;前剎車一端固定在前叉上,前剎車另一端固定在車把上,后剎車一端固定在車架上,后剎車另一端固定在車把上,后輪固定在車架上,后輪左側飛輪固定在后輪軸上,大齒輪盤與后輪左側飛輪由鏈條相接,前輪固定在前叉上,前叉、車座固定在車架上;勢能液壓自動循環,壓力自動平衡。
本發明的優點:利用人體的重量產生勢能,變為液壓輸入力,實現自行車自動行走。克服了自行車須用腳踩腳拐,帶動輪子轉動,費勁、速度慢等缺陷。
附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的1是柱塞油泵、2是勢能轉換桿、3是儲能罐、4是壓力控制閥、5是手動控制閥、6是溢流閥、7是液壓馬達、8是回油管、9是腳踏、10是后輪、11是車座、12是車架、13是前輪、14是車把、15是車后架、16是鏈條。
具體實施方式
對照附圖,其結構是在自行車的后輪10上設四個間隔均距的勢能轉換桿2,勢能轉換桿2與柱塞油泵1相觸,柱塞油泵1接儲能罐3,儲能罐3與溢流閥6相接,溢流閥6與壓力控制閥4、手動控制閥5相接,手動控制閥5與液壓馬達7相接,液壓馬達7與回油管8相接,回油管8與柱塞油泵1相接,儲能罐3、壓力控制閥4、溢流閥6設在車架12上,車架12的下端固定液壓馬達7,另外,液壓馬達7通過回油管8和溢流閥6與柱塞油泵1相接,后輪10左側飛輪與液壓馬達7齒輪相接,后輪10右側飛輪與腳踏9相接;前剎車一端固定在前叉上,前剎車另一端固定在車把14上,后剎車一端固定在車架12上,后剎車另一端固定在車把14上,后輪10固定在車架12上,后輪10左側飛輪固定在后輪軸上,大齒輪盤與后輪10左側飛輪由鏈條16相接,前輪13固定在前叉上,前叉、車座11固定在車架12上。
工作時,由勢能轉換桿2將柱塞油泵1頂開,柱塞油泵1將高壓油注入儲能罐3,然后與壓力控制閥4、手動控制閥5、溢流閥6、液壓馬達7相聯,推液壓馬達7轉動,液壓馬達7與后輪相聯,自行車行走。然后液壓馬達7與回油管8和柱塞油泵1相聯,將油回到油泵中。
勢能液壓循環過程:柱塞油泵1→儲能罐3→溢流閥6→壓力控制閥4→手動控制閥5→液壓馬達7→回油管8→柱塞油泵1。
壓力平衡過程:柱塞油泵1→溢流閥6→柱塞油泵1。
儲能罐3是壓力儲能罐,整套系統是在壓力勢能下驅動。工作前,可應先向壓力儲能罐注入2-5公升的液體。當儲能罐3內的液壓不多時,可踩腳踏9向儲能罐3內補充。一般情況下,由于預先向壓力儲能罐注入了液體,車行走時依靠人體自重所產生的勢能作用(壓力勢能,勢能轉換桿)不斷向儲能罐輸送高壓液體,車在無外能源的情況下實現自動運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趙本宏,未經趙本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2246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