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溶性醇酸樹脂溶液和水溶性醇酸氨基烘漆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22330.0 | 申請日: | 2007-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70377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14 |
| 發明(設計)人: | 劉保磊;邱繞生;李純;常征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長江涂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63/49 | 分類號: | C08G63/49;C09D167/08;C09D161/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平 |
| 地址: | 210047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溶性 醇酸樹脂 溶液 氨基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以水溶性醇酸樹脂溶液作基料的水溶性醇酸氨基烘漆,其特性在于水溶性醇酸氨基烘漆的配方包括以下原料:
組分????????????????????????????????????????重量百分比
水溶性醇酸樹脂溶液??????????????????????????35~55
顏料????????????????????????????????????????20~40
助劑????????????????????????????????????????1~5
水??????????????????????????????????????????5~20
氨基樹脂????????????????????????????????????5~10;
其中所述的水溶性醇酸樹脂溶液的配方包括以下原料:
組分????????????????????????????????????????重量百分比
蓖麻油酸????????????????????????????????????10~20
苯酐????????????????????????????????????????10~20
季戊四醇????????????????????????????????????10~15
偏苯三酸酐??????????????????????????????????3~5
水??????????????????????????????????????????30~40
助溶劑??????????????????????????????????????4~8
中和劑??????????????????????????????????????6~10;
所述的水溶性醇酸樹脂溶液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配方量的蓖麻油酸、季戊四醇和苯酐混合,攪拌下加入二甲苯,并升溫至180~210℃進行酯化反應,至酸值降至30~40mgKOH/g時停止反應;
(2)上述反應停止后,降溫至140~160℃,加入配方量的偏苯三酸酐,再逐漸升溫至170~200℃進行酯化反應,至酸值降到60~70mgKOH/g為反應終點;
(3)步驟2到反應終點后,真空抽濾除去溶劑二甲苯,降溫至50~60℃,加入配方量的助溶劑、中和劑,調pH值至7~8,再加入配方量的水進行分散后,得到水溶性醇酸樹脂溶液;
其中所述的氨基樹脂為水溶性氨基樹脂。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醇酸氨基烘漆,其特性在于所述的中和劑選自N-乙基嗎啉、N,N-二甲基乙醇胺、三乙胺或氨水中的一種或幾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醇酸氨基烘漆,其特性在于所述的助溶劑選自乙二醇單丁醚、丙二醇單丁醚或丁醇中的一種或幾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醇酸氨基烘漆,其特性在于所述的顏料選自鉻黃、酞菁藍、檸檬黃、鉬鉻紅、鈦白粉或甲苯胺紅中的一種或幾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醇酸氨基烘漆,其特性在于所述的助劑選自水溶性潤濕分散劑、消泡劑或流平劑中的一種或幾種。
6、一種制備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水溶性醇酸氨基烘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將配方量的水、助劑和30~50%的水溶性醇酸樹脂溶液混合均勻后,加入配方量的顏料,攪拌均勻得到漿料;
(2)將漿料,研磨至細度為10~15微米,得色漿;
(3)在色漿中加入剩余的水溶性醇酸樹脂溶液攪拌均勻后,加入配方量的氨基樹脂,攪拌均勻,過濾得水溶性醇酸氨基烘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長江涂料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長江涂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2233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近鉆頭測井數據過馬達有線傳輸裝置
- 下一篇:液晶顯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