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斷路器用彈簧操作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19102.8 | 申請日: | 2007-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6688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7 |
| 發明(設計)人: | 馬炳烈;楊敬華;張煒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水長城開關廠 |
| 主分類號: | H01H3/30 | 分類號: | H01H3/30;H01H33/40;H01H9/20;H01H33/46;H01H71/50;H01H71/66;H01H71/70;H01H71/04 |
| 代理公司: | 甘肅省知識產權事務中心 | 代理人: | 張克勤 |
| 地址: | 741018甘肅省天***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斷路 器用 彈簧 操作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斷路器用彈簧操作機構。
背景技術
自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的真空斷路器設計和制造水平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各項主要性能指標上均有了顯著提高,目前我國已有的ZN12、ZN28、ZN63、ZN65、VEP型戶內高壓交流真空斷路器,是眾多國產真空斷路器中覆蓋面最大,技術較為先進的產品,單就斷路器的操作機構而言,有早期以ZN28為主的獨立式機構.該機構便于組織生產,但它與斷路器主回路極傳動系統的相對位置定位不是很準確,且體積大、結構復雜。后來國外真空斷路器逐步進入中國市場,如:3AH系列、VD4等。其機構的主要特點有兩點:彈簧操作機構與框架成為整體;斷路器無自由脫扣功能。這種機構的優點是:機構與斷路器的配合精度高,取消五連桿機構,結構簡單、可靠性高。國內生產廠家紛紛仿效。主要產品有:ZN65系列,ZN63系列等等。通常稱這種機構為“與斷路器一體式”機構。但是,“與斷路器一體式”機構與獨立式機構相比不便于裝配、維修,不便于生產組織。有的彈簧操作機構不包含斷路器的合閘保持裝置,因此該機構不包括斷路器的分閘操作功能。斷路器上的合閘保持裝置與斷路器轉軸的相對位置也不是很準確。機構的儲能軸與凸輪的驅動采用的是棘輪棘爪原理的結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斷路器用彈簧操作機構,以解決現有的的問題。
本發明包括框架、儲能電機、儲能傳動系統、合閘機構、分閘機構,儲能傳動系統包括齒輪副及鏈輪副,儲能電機與行程開關相連,所述儲能電機通過齒輪副及鏈輪副與儲能軸相連,儲能軸與儲能彈簧相連,鏈輪副通過鍵聯結套在鋼套的外表面上,鋼套與滾柱相連;儲能軸與凸輪相連;所述合閘機構包括合閘電磁鐵、合閘摯子,合閘電磁鐵設在合閘摯子的側端,合閘摯子轉動安裝在支撐軸上;合閘摯子與凸輪相連;所述分閘機構包括分閘電磁鐵、脫扣板,合閘保持摯子,分閘電磁鐵設在脫扣板的側端,脫扣板與半軸相連,合閘保持摯子轉動安裝在支撐軸上,合閘保持摯子與半軸相連;半軸、支撐軸以及儲能傳動系統由左側板和右側板來支撐,分閘電磁鐵、合閘電磁鐵和儲能電機固定在右側板上,左側板和右側板通過軸連接成框架。
本發明為獨立的整體功能單元;無輸出軸、直接靠凸輪輸出合閘動力;鏈輪傳動與儲能傳動及凸輪的驅動采用了滾柱式超越離合器的原理;機構左側單邊掛儲能簧;合閘摯子、合閘保持摯子共用一個支撐軸;有兩個機械聯鎖接口。
本發明結構簡單、緊湊,零部件少,功能齊全,可靠性高;體積小、重量輕,維修方便以及操作按鈕、狀態指示分布整齊、集中;機構為獨立的功能單元。該機構可通過定位孔將其固定在斷路器框架上,維修時既可將機構整體更換維修,也能在斷路器上對零部件進行更換維修。這種機構可稱之為“可獨立的整體式機構”。
通過本發明上的定位安裝孔可方便、精確地配裝于斷路器。
本發明具有提供使真空斷路器合閘動作、保持在合閘狀態、分閘動作、合分閘狀態指示、儲能指示、手動操作、機械式計數等功能。主要配用于額定電壓為12~35kV,額定點流1250~3150A,額定短路開斷電流31.5~63kA的真空斷路器。用于發電廠廠用電系統、中小型發電機送電、工礦企事業配電以及電業系統的二次變電所的受電、送電等場所,以實行對供電系統和負荷的控制、保護及監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剖視圖;
圖3是圖1的左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可以使本專業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
實施例
本發明提供使真空斷路器合閘動作、保持在合閘狀態、分閘動作、合分閘狀態指示、儲能指示、手動操作、機械式計數等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水長城開關廠,未經天水長城開關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1910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