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氣浮過濾一體化水質處理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16416.2 | 申請日: | 2007-08-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3463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05 |
| 發明(設計)人: | 賈瑞寶;陳家全;陳守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濟南市供排水監測中心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52;C02F1/24;C02F1/28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李桂存 |
| 地址: | 250033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過濾 一體化 水質 處理 工藝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質處理工藝,特別是一種適用于藻、藻毒素和有機物同時去除的水質處理工藝。
(二)背景技術
目前水常常用的除藻技術為氯氧化處理工藝,在處理過程中水中藻體會遭到破壞,釋放藻毒素,嚴重威脅著飲用者的身體健康。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效除藻,同時對藻毒素和有機物有較強去除能力的氣浮過濾一體化水質處理工藝。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步驟:(1)向原水中投入混凝劑,投加量為10-40mg/L;(2)原水微絮凝后與壓力不小于0.3MPa溶氣水混合2-3分鐘,形成氣浮反應,氣浮區高度1.5-2.0m;(3)過濾,過濾速度為8-10m/h,先活性炭層過濾,活性炭層厚度設為0.6-0.8m,再生物陶粒層過濾,陶粒層厚度設為0.4-0.6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溶氣氣浮除藻,水中藻類形成微絮凝體,不破藻體,有很好的除藻去濁效果,而活性炭吸附和陶粒的生物降解對有機物和溶解性藻毒素有較強的去除能力,因此將氣浮工藝、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陶粒降解工藝集成在一個構筑物內,可同時實現高效去除藻、藻毒素和有機物;另外,因本工藝不需絮凝池,采用微絮凝技術、活性過濾技術,組成微絮凝-活性濾床浮濾池工藝,可用于老水廠的改造和新水廠設計。
(四)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三個具體實施例采用引黃水庫水作為原水,采用的主要設備有浮濾池,浮濾池內設接觸反應室、氣浮區和過濾區。
具體實施例一
采用如下步驟:(1)向原水中投入混凝劑,投加量為10mg/L;(2)原水在接觸反應室微絮凝后與壓力不小于0.3MPa溶氣水混合2分鐘,進入氣浮區,形成氣浮反應,氣浮區高度1.5m;(3)過濾,過濾速度為8m/h,先活性炭層過濾,活性炭層厚度設為0.6m,再生物陶粒層過濾,生物陶粒層厚度設為0.4m。
具體實施例二
采用如下步驟:(1)向原水中投入混凝劑,投加量為20mg/L;(2)原水在接觸反應室微絮凝后與壓力不小于0.3MPa溶氣水混合2.5分鐘,進入氣浮區,形成氣浮反應,氣浮區高度1.75m;(3)過濾,過濾速度為9m/h,先活性炭層過濾,活性炭層厚度設為0.7m,再石英砂層過濾,再生物陶粒層過濾,生物陶粒層厚度設為0.5m。
具體實施例三
采用如下步驟:(1)向原水中投入混凝劑,投加量為40mg/L;(2)原水在接觸反應室微絮凝后與壓力不小于0.3MPa溶氣水混合3分鐘,進入氣浮區,形成氣浮反應,氣浮區高度2m;(3)過濾,過濾速度為10m/h,先活性炭層過濾,活性炭層厚度設為0.8m,再生物陶粒層過濾,生物陶粒層厚度設為0.6m。
以上三種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溶氣水是經過以上三個步驟后的凈化水回流溶氣得到的;配水系統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統,工作周期為24h,每經過一個工作周期,采用氣、水反沖洗方式沖洗一次,反沖洗方式:先氣沖,沖洗強度為1?5L/s·m2,沖洗1min;后水沖,沖洗強度為15?L/s·m2,沖洗時間為9min;混凝劑可采用聚合氯化鋁鐵;活性炭采用美國卡爾岡(Cargon)碳素公司開發生產的Filtrasorb300D高活性粒狀活性炭,該炭是選用精選后的煙煤和黏合劑制得的高活性、耐用活性炭,經過嚴格控制的活化處理,活性炭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其內孔大小可以吸附多種大分子或小分子有機污染物,產品符合美國AWWA粒狀活性炭標準B604-96,ANSI/NSF標準61和食品化學品規定。
浮濾池運行期間原水藻類總量平均值為2.15×108個/L,出水藻總量和藻去除率非常穩定,出水藻量:具體實施例一為4.85×107個/L,去除率為:77%,具體實施例二為2.73×107個/L,去除率為:87%,具體實施例三為2.12×107個/L,去除率為:90%。
表1原水與三種具體實施例的出水水質變化情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濟南市供排水監測中心,未經濟南市供排水監測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1641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鈮及鈮合金廢料的回收再利用方法
- 下一篇:一種太陽能光伏發電夾層玻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