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耐高溫高彈性氨綸纖維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710015259.3 | 申請日: | 2007-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13534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30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王超;牟元生;江泱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煙臺氨綸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F6/70 | 分類號: | D01F6/70;C08G18/48;C08G18/10;D01D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4006山東省煙臺市開發(fā)區(qū)黑***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耐高溫 彈性 纖維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耐高溫高彈性氨綸纖維,其特征在于:該氨綸纖維包括聚醚二元醇、二異氰酸酯、正丁醇、混合胺、抗氧化劑、潤滑解舒劑、紫外線吸收劑、防黃變劑以及二甲基乙酰胺;其中聚醚二元醇和二異氰酸酯的摩爾比為1∶(1.55-1.8),聚醚二元醇和正丁醇的重量比為100∶(0.05-0.15),以上組分共同組成預聚中間體;預聚中間體與混合胺的重量比為100∶(1.5-2.0),二者與二甲基乙酰胺組成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與相對于預聚中間體重量比為0.5-1.5%的抗氧化劑、0.02-0.1%的潤滑解舒劑、0.2-1.0%的紫外線吸收劑、0.5-2.0%的防黃變劑以及二甲基乙酰胺組成紡絲原液。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耐高溫高彈性氨綸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胺為乙二胺與末端終止劑單胺,二者按照摩爾比為1∶(0.1-0.3)的比例混合均勻,并加上溶劑二甲基乙酰胺調(diào)配成為濃度為1-3%的混合胺溶液;末端終止劑為二甲胺,或二乙胺,或二-正丁胺,或環(huán)己胺,或正戊胺,或乙醇胺或其混合物。
3.如權(quán)利要求1至2中所述的任何一種耐高溫高彈性氨綸纖維的制備方法,包括聚合和紡絲兩個工序,其特征在于:
其中聚合工序為:(1)在第一反應釜中由聚醚二元醇與二異氰酸酯按、正丁醇通過預聚合反應得預聚中間體;加入溶劑二甲基乙酰胺對預聚中間體進行溶解,降溫,將預聚中間體溶液移送至第二反應釜;
(2)預聚中間體溶液在第二反應釜中冷卻降溫,攪拌,移送至擴鏈貯槽中;
(3)將擴鏈貯槽內(nèi)的預聚中間體溶液與混合胺在高速攪拌混合器內(nèi)快速混合均勻,降溫,經(jīng)連續(xù)擴鏈反應得高分子聚合物,移送中間貯槽;
(4)將抗氧化劑、潤滑解舒劑、紫外線吸收劑、防黃變劑以及溶劑二甲基乙酰胺預先添加至乳化分散槽中,得到乳化液,加入高分子聚合物,得到添加劑調(diào)配液;
(5)將中間貯槽中的高分子聚合物與添加劑調(diào)配液混合,得耐高溫高彈性氨綸纖維紡絲原液;紡絲原液經(jīng)過濾、熟化處理,完成后的紡絲原液即可用于紡絲生產(chǎn);
紡絲工序為:(1)熟化后的紡絲原液進行脫泡、向各個紡絲位移送、過濾,分配到每塊噴絲板中;
(2)紡絲原液經(jīng)噴絲板孔擠出進入紡絲甬道,原液中的溶劑二甲基乙酰胺揮發(fā)形成氨綸纖維;氨綸纖維經(jīng)集束抱合成單根長絲,上油、卷繞成為耐高溫高彈性氨綸絲筒卷。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煙臺氨綸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煙臺氨綸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15259.3/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GPS導航裝置及其運作機制
- 下一篇:靈活分散地提供多語言對話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