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丙烯酸與丙烯酰胺共聚制備保水劑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15033.3 | 申請日: | 2007-06-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04664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16 |
| 發明(設計)人: | 夏春良;杜斌;張元成;張健;宋甫;范玉海;劉海峰;孫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勝利油田長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F220/06 | 分類號: | C08F220/06;C08F4/40;C09K3/00;C08F220/56 |
| 代理公司: | 東營雙橋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侯華頌 |
| 地址: | 257000***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丙烯酸 丙烯酰胺 共聚 制備 水劑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保水劑的制備方法,具體是一種丙烯酸與丙烯酰胺共聚制備保水劑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保水劑的制備方法主要以淀粉、纖維素或丙烯酸作為原料,通過添加交聯劑和引發劑進行共聚、交聯反應后,然后干燥和粉碎(也稱造粒)等。淀粉類保水劑缺點是凝膠強度、耐鹽堿性能差,使用周期短;纖維類保水劑的缺點是吸水性差;而目前較為普遍使用的丙烯酸類保水劑在原料上采用有機的丙烯酸與無機物作為原料,其特點是引入無機物后不但提高保水劑的耐鹽堿性,而且成本得到降低。如中國專利(號03120346)公開了一種《有機—無機復合保水劑及其制備方法》,其原料就是采用了丙烯酸和凹凸棒土的結合,添加少量的引發劑和交聯劑,在60-90度的條件下反應3-5小時,產品的性能指標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其吸附鹽堿水和凝膠強度的指標還有待于提高,并且按其制備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空氣和粉塵污染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保水性能更高、生產過程中無污染的丙烯酸與丙烯酰胺共聚制備保水劑的方法。
其技術方案是:
(1)原料及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中和度為40~60%的丙烯酸溶液為80~60%,丙烯酰胺為20~40%;
(2)將所需原料輸送到調制釜內,在調制釜內進行聚合前的混合,再利用0.1~0.4MPa空氣壓力,將其壓送到聚合釜內;
(3)原料進入到聚合釜后,在氮氣的保護下,加入引發劑,引發劑添加量為原料總量的0.05-2%,經過30~60分鐘的聚合反應后進行熟化,然后將所得產物輸送到造粒機和干燥器中分別進行造粒和干燥。
所述的引發劑包括過氧化物引發劑和氧化還原引發劑。主要包括:過氧化氫、過硫酸銨、過硫酸鉀、過硫酸鉀-硫酸亞鐵、過硫酸銨-亞硫酸氫鈉、過氧化氫-硫酸亞鐵中的一種或任意組合。
所有原料和產物的輸送均采用空氣壓力輸送方式,所述熟化是在0.1MPa的蒸汽壓力下進行熟化4-6小時。
采用本發明制備的保水劑主要技術指標:脫鹽水300~1500倍,自來水200倍,生理鹽水60~100倍,0.1%的氯化鈣水溶液中35~60倍;凝膠強度高,在離心機內3000r/m離心30分鐘后保水率大于93%,可承受力250g~500g/cm2的壓力;無毒無害,為綠色環保產品,其產品在耐鹽堿的突出特性,為改良鹽堿地提供了很好的技術保障。其技術特點:整個生產過程中采用空氣壓力輸送原料和物料的方式,實現全密閉式生產,生產過程中沒有廢水、廢氣和粉塵的排放,使得操作更加快捷簡便,產品質量更加穩定,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成本降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1)原料及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中和度為60%的丙烯酸溶液為80%,丙烯酰胺為20%;(2)、將所需原料采用封閉的壓力管道在0.4MPa空氣壓力輸送到調制釜內,在調制釜內進行聚合前的混合,達到要求后再利用0.4MPa空氣壓力,將其壓送到聚合釜內;(3)原料進入到聚合釜后,在氮氣的保護下,30分鐘后加入過氧化氫作為引發劑,引發劑添加量為原料總量的0.2%,經過30分鐘的聚合反應后,在0.1MPa的蒸汽壓力下進行熟化4-6小時,然后將所得產物(膠塊)用0.4MPa的空氣壓力卸入中間儲料箱;將聚合好的膠塊卸入中間儲料箱后,在0.05MPa空氣壓力下將膠體輸送到造粒機中,通過造粒機后,可將大膠塊切割成小顆粒后,進入干燥器,在干燥器內將小顆粒的膠塊干燥。干燥完成的保水劑顆粒通過粉碎機的研磨,以及振動篩的篩分,就可以生產出合格的保水劑產品,然后可以按照用戶的要求進行包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勝利油田長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勝利油田長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1503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便捷撿球器
- 下一篇:纖維素氨基甲酸酯纖維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