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爆渦輪增壓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13683.4 | 申請日: | 2007-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67398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航;郭錫祿;郭倫海;楊金玉;王春亮;李延昭;李永泰;桑悟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壽光市康躍增壓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B39/00 | 分類號: | F02B39/00;F02B39/14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江 |
| 地址: | 262711山東省壽光***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爆 渦輪 增壓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渦輪增壓器,特別是一種應用于煤礦發動機、石油開采礦發動機和船用輔機的防爆渦輪增壓器。
背景技術
渦輪增壓器原理就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能量驅動渦輪,并帶動與渦輪同軸的壓氣機葉輪高速旋轉,新鮮空氣在壓氣機葉輪離心力的作用下被壓縮進入發動機的汽缸,由于空氣密度大,從而增加了發動機的充氣量,可供更多的燃油完全燃燒,從而提高了發動機的功率、節省了燃油的消耗,同時由于燃燒條件的改善,減少了廢氣中CO、HC、NOX以及PM等有害物的排放,降低了發動機的噪音。廢氣渦輪增壓器已是各大發動機廠應用的最重要的高科技、節能、環保產品。
防爆渦輪增壓器是防爆發動機上的總成件,它是為了適應特殊的工作環境而設計的,發動機增壓是發展的必然趨勢,防爆發動機制造商進行增壓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但是國內沒有這方面的產品問世。
由于特殊的工作環境的限制,煤礦或石油開采領域用的防爆發動機要實現渦輪增壓,更有其特殊的困難和問題。對渦輪增壓器來說,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表面溫度的限制,因為國內的研究機構和企業對這方面研究有限,所以需要我們進行設計及試驗驗證。
目前,煤礦或石油開采領域的發動機經常接觸易燃氣體,因此發動機表面的溫度不宜過高,一般要求在150℃以下。但是一般的渦輪增壓器的渦輪殼內的廢氣溫度通常在500℃~700℃之間,通常不進行冷卻,因此不能滿足渦輪殼外表溫度小于150℃的要求。如圖1,圖2所示,目前的渦輪增壓器包括渦輪殼4和中間殼1,渦輪殼4內設有廢氣流道5。如果普通渦輪增壓器安裝在煤礦或者石油開采發動機上,由于表面溫度過高,容易引爆周圍易燃氣體造成不必要的人身傷害和經濟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冷卻效果好,阻擋殼體內熱量向外傳遞,可以有效的降低渦輪殼外表面溫度的防爆渦輪增壓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防爆渦輪增壓器,包括渦輪殼、中間殼,所述渦輪殼內設有廢氣流道,其特征是:所述渦輪殼的殼體上設有渦輪殼水腔。
以下是本發明對以上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中間殼的殼體上設有中間殼水腔。
所述渦輪殼水腔和中間殼水腔內流通有冷卻介質。
所述冷卻介質為冷卻水。
有益效果
本發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在渦輪殼和中間殼內分別設有水腔,兩水腔分別與外部水循環系統連接,通過外部水循環系統,使冷卻水在水腔內持續流通,通過冷卻水腔的合理設計,有效地降低渦輪殼外表面的溫度,阻擋了殼體內熱量向外傳遞的途徑,安裝在煤礦或石油開采領域的發動機上,增加了安全性能,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1是背景技術中防爆渦輪增壓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附圖1中的A-A視圖;
附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中防爆渦輪增壓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4是附圖3中的B-B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3、圖4所示,防爆渦輪增壓器,包括渦輪殼4、中間殼1,所述渦輪殼4內設有廢氣流道5,所述渦輪殼4的殼體上設有內部流通有冷卻介質的渦輪殼水腔2,所述渦輪殼水腔2將渦輪殼4分隔成內殼體和外殼體,所述渦輪殼水腔2呈環形設置在渦輪殼4的內殼體和外殼體之間,所述廢氣流道5位于內殼體的內部,所述中間殼1的殼體上設有中間殼水腔3,所述渦輪殼水腔2和中間殼水腔3內流通有冷卻水,所述渦輪殼水腔2和中間殼水腔3分別與外部水循環系統連接,通過外部水循環系統,使冷卻水在水腔內持續流通,不斷的將渦輪殼體上的熱量帶走,有效地降低渦輪殼外表面的溫度,阻擋了殼體內熱量向外傳遞的途徑,達到降低渦輪殼外表面溫度的目的,本發明安裝在煤礦或石油開采領域的發動機上,增加了安全性能,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壽光市康躍增壓器有限公司,未經壽光市康躍增壓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1368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