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基坑支護的護壁樁與降水井合一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12638.7 | 申請日: | 2007-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6194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16 |
| 發明(設計)人: | 賈金青;陳國周;閆長旺;鄭衛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5/38 | 分類號: | E02D5/38;E02D19/10 |
| 代理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 代理人: | 侯明遠 |
| 地址: | 116024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基坑 支護 護壁 降水 合一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地基基礎工程技術領域,涉及到采用樁錨支護體系施工的深基坑工程,特別涉及到一種把護壁樁與降水井合一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采用樁錨支護體系施工的深基坑工程中,護壁樁和降水井是分開施工的。這樣護壁樁和降水井都要分別挖孔,工作量較大,而且得用較多的建筑材料,相應的造價也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把護壁樁與降水井合一的方法,以解決在護壁樁與降水井分別施工中造價高、工序多、工期長等缺點,達到降低造價,并簡化施工工序和縮短工期的目的。
本發明技術方案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鉆孔、放置碎石到孔底;第二部分主要由套管和環形密封結構組成,環形密封結構連接在套管底部,和套管一起放入孔中;第三部分是套管與孔壁之間的鋼筋混凝土,是受力部位。
本發明效果和益處是:
1.安全可靠。本發明是將降水井設置在護壁樁里面,在設計計算時按有效截面積來計算抗彎強度,可保證基坑的安全。
2.造價低。本發明把護壁樁和降水井合在一起施工,減少了單獨設立降水井的費用,節約工程造價三分之一左右。
3.工期短。本發明由于不用單獨設立降水井,節省了大量的挖孔工作,簡化了施工工序,縮短了施工工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剖面示意圖之一。圖中護壁樁與降水井已施工完畢,但基坑還沒開挖。
圖2是本發明的整體剖面示意圖之二。圖中基坑已開挖到坑底的設計標高,樁錨支護也完成。
圖3是本發明樁底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護壁樁橫截面示意圖。
圖1~圖4中:1碎石;2環形封閉結構;3套管;4鋼筋籠;5現澆混凝土;6護壁樁;7降水井;8錨索(桿);9地面;10基底。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技術方案和附圖,詳細敘述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把護壁樁與降水井合一,其示意圖如圖1~圖4所示,其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步驟一
按設計的孔徑開挖到樁底設計深度以下200mm~1000mm,放入碎石至樁底的設計深度;
步驟二
把套筒與環形密封裝置連接在一起;套筒的直徑就是降水井的直徑;環形密封裝置的外環直徑與孔徑相當,內環直徑與套筒的直徑相等;然后把套筒和環形密封裝置一起放入孔中,并定位;
步驟三??按設計要求綁扎鋼筋籠,然后把鋼筋籠放入套筒與孔壁之間的環形空隙;
步驟四??往套筒與孔壁之間的環形空隙澆注混凝土,并按要求進行振搗;由于在套筒底部裝有環形密封裝置,所以混凝土與碎石之間被分隔開,不影響碎石的濾水效果;
步驟五??完成以上步驟后可以從套管中進行抽水,護壁樁混凝土強度達到所要求的強度后可以進行正常的基坑開挖。
本發明設計的用于樁錨支護體系中連接結構,其主要特點在于:
套管既是降水井的孔壁又是護壁樁的內環模板。環行裝置保證了混凝土澆筑后不滲入碎石,這樣混凝土可以澆得密實,同時碎石可以發揮濾水效果。從施工步驟可以看出,本發明只需一次挖孔,可滿足護壁與降水兩項要求,縮短了工序,節省了造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理工大學,未經大連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1263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使用語言助理的方法和設備
- 下一篇:內窺鏡洗滌消毒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