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上漂流救生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09852.7 | 申請日: | 2007-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8623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28 |
| 發明(設計)人: | 謝明欽 | 申請(專利權)人: | 謝明欽 |
| 主分類號: | B63C9/02 | 分類號: | B63C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0001福建省福州***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上 漂流 救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上使用的臨時應急救生裝置,具體的說是一種可在水上漂流的救生器。
背景技術
目前,水上救生,尤其是海上救生主要依靠備用的小船和救生圈來實施其救生的工作。這種從古至今的救生方式,雖然能起到一定的成效,但經受不了大風大浪和較長時間等問題的考驗。為此,人們發明了許許多多的救生裝置。在已有的中國專利文獻中有26項相關的專利或申請公告,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便攜式帶有氣體或氣囊的產品,如中國專利中的99250148.2;94236643.3;200420056901.4;200410046372.4;200620134282.5和200620071929.4等等都是此類形的產品。這些帶氣體或充氣式的產品,仍然體積小,又便于攜帶但其使用的過程中仍然無法經受大風大浪的考驗,而且耐候性極差。
從包括中國專利在內的有關資料檢索表明,目前尚未見到利用現有技術中的救生圈進行改造,且制作成可以實現臨時應急救生的水上漂流救生器的相關報道。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要以現有救生圈為基礎,提出一種救生方便、可靠,可經受風浪,且能報警和耐候性強的一種水上漂流救生器。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水上漂流救生器,其特征是:有一個環形救生圈,環形救生圈的底部為全密封的軟體層,軟體層的中間,設有一雙帶潛水鞋的水褲;環形救生圈的上部為二半由骨架支承的透明防水層,各個半邊骨架的中間骨架上都設有左右對稱的防漏水進氣機構,二半骨架合并的接觸部分內面設置有密封拉鏈;二半骨架合并的上端還設有報警裝置。
所述的環形救生圈可以是圓形的,橢圓形,腰圓形或船形的。
所述的環形救生圈有一個或者二個或三個重疊在一起。
所述的防漏水進氣機構為空心管彎鉤形,彎鉤的部分開有通氣孔,其中心設有活動小鋼球。
所述的密封拉鏈是一個公知的防水的拉鏈。
所述的報警裝置為公知的發音及閃燈報警裝置,當二半骨架合并時其開關即自動開啟,而實施報警功能。
需要救生時,人跳入環形救生圈中間,雙腳穿入水褲中,而后將二半骨架合并,并將拉鏈拉緊,再自行行走到船沿跳入水中,利用環形救生圈的浮力,在水面上漂流,再等待他人的救生。若有大風浪打來,本產品傾斜時由防漏水進氣機構的小鋼將通氣管自動關閉,從而預防了水的入侵。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發明充分利用了現有技術中的救生圈,故能確保了其應有的浮力;由骨架支承的透明防水層又能阻擋風浪對人體的侵害;進氣裝置又能保證給人空氣的供給和防止水從通氣孔中進入。因此,本發明是一種救生方便、可靠,可經受大風大浪沖擊,且有相當耐候性的一種救生漂流裝置。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描述。
圖1是本發明二層環形救生圈的立體視圖。
圖2是圖1二半骨架打開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3是防漏水進氣機構的立體視圖。
圖1和圖2中1環形救生圈,2軟體層,3水褲,4骨架,5透明防水層,6防漏水進氣機構,7報警裝置。
圖3中6-1空心管,6-2接頭,6-3鋼球,6-4帶孔管,6-5管蓋。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請參閱各附圖,有一個環形救生圈1,環形救生圈1的底部為會密封的軟體層2,軟體層2的中間,設有一雙帶潛水鞋的水褲3;環形救生圈1的上部為二半由骨架支承的透明防水層5,各個半邊骨架的中間骨架上都設有左右對稱的防漏水進氣機構6,二半骨架合并的接觸部分設置有密封拉鏈;二半骨架合并的上端還設有報警裝置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謝明欽,未經謝明欽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0985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