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即時消息通信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06533.0 | 申請日: | 2007-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3742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06 |
| 發明(設計)人: | 遲長燕;肖文鵬;王天樹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58 | 分類號: | H04L12/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吳立明 |
| 地址: | 美國紐***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即時消息 通信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般涉及計算機網絡通信領域,特別涉及即時消息通信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即時消息(Instant?Messaging,IM)系統成為非常流行的在線聊天和討論的工具。很多公司開發了不同的即時消息軟件,例如MSNTM?Messager,YahooTM?Messager,GoogleTMTalk,NetMeeting,騰訊QQ,SkypeTM等等。
通常,用戶在進行即時消息通信時,即時消息客戶端上會顯示一個按時間順序排列的通信日志,以提示用戶間對話的內容。雖然按時間順序排列的通信日志能夠反映用戶間對話的歷史,但它存在一些缺陷。在聊天或討論過程中,只記錄和顯示線性的日志使得日志缺少上下文關系。例如,兩個用戶在聊天時,第一個用戶打字速度很快,第二個用戶打字速度慢。這樣,按時間排列的消息日志可能是如下:
用戶A:你是今天回來的嗎?
用戶A:你一個人回來的?
用戶B:是
其中,用戶A提出了兩個問題。當第二個用戶只是簡單地回答“是”的時候,由于缺少上下文關系,第一個用戶不知道第二個用戶的回答是對哪個問題的回答。
在支持多個人同時對話的即時消息系統中,情況就更復雜。如果所有用戶的即時消息按時間順序排列,一個用戶所發送即時消息很難讓其他用戶知道他是在與誰討論問題。當同時討論多個話題時,情況就更復雜。所有用戶對所有話題的討論內容混雜在一起。
已經有些即時消息系統對此進行了一些改進。這樣改進的即時消息系統可參考Conversation?Trees?and?Threaded?Chats,Marc?Smith,JJCadiz?and?Byron?Burkhalter,June?20th,2000,Technical?ReportMSR-TR-2000-43。在該文章中,所有的對話被組織成時機和回復的樹形結構。通過這樣的改進,使得消息日志能夠反映對話的對象。此外,它還根據對話的內容,為內容增加了簡單的可視化的標記。圖5示出了上述即時消息系統的用戶界面。雖然上述即時消息系統改進消息日志的排列方式,但它對同一個對話線索中內容還是按時間排序的。這種排序方式和標記方式依然缺少反映談話內容的結構信息,從而無法引導用戶集中討論問題。另外,由于缺少上下文信息和結構信息,當用戶在線討論后很難從日志中總結出討論的主要觀點。
基于問題的信息系統(Issue?Based?Information?System,IBIS)為問題的討論和解釋提供有條理的結構。在IBIS的幫助下,討論內容的關鍵邏輯元素能夠容易理解和共享。通常,IBIS的三個核心標簽是問題(Question)、主意(Idea)和論據(Argument)。其中問題標簽標識提出問題,主意標簽表示建議一個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論據標簽表示支持或反對一個主意的意見或判斷。此外,IBIS方法中,通常還定義了其他標簽,例如pro、con標簽用來表示支持和反對一個論據。當把討論的內容用可視的IBIS標簽圖標表示出來,并將各個標簽之間的邏輯關系鏈接起來后,可以形成一個IBIS圖,如圖6所示。IBIS圖可以為討論者們提供有條理的結構,并且可以方便總結討論的內容或在討論的進程中引導討論者進行相關的討論話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上述即時消息系統不能引導用戶交談并總結討論內容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即時消息通信方法,包括步驟:輸入即時消息和該即時消息的語意標簽;發送輸入的即時消息和語意標簽和接收帶有語意標簽的即時消息;根據語意標簽構建該發送和接收的即時消息的可視話題結構圖;和顯示該可視話題結構圖。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即時消息通信裝置,包括:輸入裝置,用于輸入即時消息和該即時消息的語意標簽;網絡模塊,用于發送輸入的即時消息和語意標簽和接收帶有語意標簽的即時消息;構建裝置,用于根據語意標簽構建接收和發送的即時消息的可視話題結構圖;和顯示裝置,顯示該可視話題結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未經國際商業機器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065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