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道轉換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換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04256.X | 申請日: | 2007-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53734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02 |
| 發明(設計)人: | 金聲宇;樸祥鎬;李東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星電子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24F11/02 | 分類號: | F24F11/02;F24F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銘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韓明星;韓素云 |
| 地址: | 韓國京畿道水***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道 轉換 裝置 具有 換氣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通道轉換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換氣裝置,尤其涉及比現有的通道轉換裝置結構簡單且可以進行正確的通道轉換動作的通道轉換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換氣裝置。
背景技術
通常,通道轉換裝置是在空調設備或換氣裝置等中用于改變空氣送風路徑的裝置。韓國專利公報“特2005-98398號”公開了采用這種通道轉換裝置的換氣裝置。
上述公報中所公開的換氣裝置具有使從室內排到室外的空氣與從室外流入到室內的空氣之間發生熱交換的傳熱交換器、通過改變通道使從室內排到室外的空氣或經過傳熱交換器或迂回傳熱交換器的通道轉換裝置(原文中稱為“風門”)。即,在該裝置中通道轉換裝置用于改變排出通道。
雖然該公報中沒有具體說明通道轉換裝置的結構,但用于上述換氣裝置的通道轉換裝置通常采用包含可旋轉地設在通道分支點的通道轉換板、將通道轉換板推向某一方向的驅動裝置、驅動裝置的動作被解除時使通道轉換板恢復到初始位置的復位彈簧的形態。但這種通道轉換裝置,當因長時間使用而導致復位彈簧的恢復力變弱時,由于通道轉換板不能恢復到初始位置而可能發生動作不正確的問題。而且,這種通道轉換裝置由于采用復位彈簧,因此使裝置結構變得復雜。
作為通道轉換裝置的另一種實施形態,可以采用步進電機而正向或反向旋轉通道轉換板。但是,這種通道轉換裝置由于采用了高價步進電機,因此存在通道轉換裝置的制造成本高的問題。
并且,為了監測步進電機的旋轉位置不僅需要采用多個傳感器,而且需要采用向步進電機接通直流電源的D/C換流器等,因此結構復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如上所述的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與現有裝置相比可以簡化結構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時能夠實現正確的通道轉換動作的通道轉換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換氣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所提供的通道轉換裝置包含設在通道分支點的通道轉換板、驅動所述通道轉換板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含按某一方向旋轉的電機、結合于所述電機轉軸的旋轉部件、一端連接于所述通道轉換板而另一端可旋轉地連接于所述旋轉部件上與旋轉中心相隔的位置的連接部件、監測所述旋轉部件的旋轉位置的監測裝置,所述監測裝置包含設在所述旋轉部件的多個監測凸起、用于監測所述多個監測凸起的傳感器,所述多個監測凸起之間間隔中至少一個間隔與其他間隔不同。
并且,所述多個監測凸起包含設在所述旋轉部件外周部的第一凸起、設在所述旋轉部件外周部位于所述第一凸起相反側的第二凸起、設在所述旋轉部件外周部位于所述第一凸起與第二凸起之間的第三凸起。
并且,所述第一凸起與所述第三凸起之間間隔和所述第二凸起與所述第三凸起之間間隔相同,所述第一凸起與第二凸起之間間隔不同于所述第一凸起與第三凸起之間間隔。
并且,所述第二凸起位于從所述第一凸起沿著旋轉方向經過180度的位置,所述第三凸起位于從所述第一凸起沿著旋轉方向經過90度的位置。
并且,所述驅動裝置還包含控制部,以用于通過旋轉所述旋轉部件判斷所述凸起的監測時差而判斷所述通道轉換板的位置。
依據本發明所提供的換氣裝置具有送風路徑不同的熱交換排出通道和迂回排出通道,并包含通過轉換通道而經過所述熱交換排出通道和所述迂回排出通道之中的一個通道進行送風的通道轉換裝置,所述通道轉換裝置包含設在所述熱交換排出通道和所述迂回排出通道分支點的通道轉換板、驅動所述通道轉換板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含按某一方向旋轉的電機、結合于所述電機轉軸的旋轉部件、一端連接于所述通道轉換板而另一端可旋轉地連接于所述旋轉部件上與旋轉中心相隔的位置的連接部件、監測所述旋轉部件的旋轉位置的監測裝置,所述監測裝置包含設在所述旋轉部件的多個監測凸起、用于監測所述多個監測凸起的傳感器,所述多個監測凸起之間間隔中至少一個間隔與其他間隔不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星電子株式會社,未經三星電子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0425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