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制作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方法及其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03171.X | 申請日: | 2007-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5232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7 |
| 發明(設計)人: | 洪銀樹;黃義佑;李彥其;林君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建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N1/06 | 分類號: | H02N1/06;H02N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燕秋 |
| 地址: | 臺灣省高雄市苓***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作 驅動 電壓 抓舉 式致動器 方法 及其 結構 | ||
1.?一種制作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一:在一超低阻值硅基板上沉積一絕緣層,并在第一道微影制程后蝕刻所述絕緣層,裸露出超低阻值硅基板的下電極預定位置;
步驟二:在所述絕緣層上沉積第一層低應力犧牲層,并在第二道微影制程蝕刻定義出錨、微型突點預定位置以及軸襯圖案;
步驟三:在所述第一層低應力犧牲層上沉積第二層低應力犧牲層,以修正軸襯最小線寬達1.5μm以下;
步驟四:在第三道微影制程蝕刻定義出錨和下電極預定位置的圖案;
步驟五:在所述第二層低應力犧牲層上沉積主結構層,并置入水平爐管進行磷擴散及高溫退火制程;
步驟六:在第四道微影制程蝕刻定義出主結構層的圖案;
步驟七:在第五道微影制程蝕刻定義出上電極與下電極圖案;
步驟八:以濕式蝕刻第一、二低應力犧牲層以釋放主結構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制作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低阻值硅基板的阻值為0.001~0.004Ω-c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制作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層為低應力氮化硅薄膜。
4.?如權利要求1所述制作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層低應力犧牲層為磷硅玻璃薄膜。
5.?如權利要求1所述制作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結構層為低應力多晶硅薄膜。
6.?如權利要求1所述制作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電極是以電子束蒸鍍機蒸鍍鉻/金。
7.?如權利要求1所述制作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可運用于微型風扇馬達的結構組裝。
8.?如權利要求1所述制作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可運用于微散熱模塊的結構組裝。
9.?如權利要求1所述制作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可運用于微出力元件的結構組裝。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制作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可運用于微流道系統。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制作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可運用于微光通訊開關。
12.?一種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超低阻值硅基板;
一絕緣層,沉積于超低阻值硅基板之上;
至少一主結構層,沉積于絕緣層之上;
主結構層下方制作有一個以上的微型突點,以防止黏滯效應。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低阻值硅基板的阻值為0.001~0.004Ω-cm。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層為低應力氮化硅薄膜。
15.?如權利要求12所述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結構層為低應力多晶硅薄膜。
16.?如權利要求12所述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結構可運用于微型風扇馬達的結構組裝。
17.?如權利要求12所述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結構可運用于微散熱模塊的結構組裝。
18.?如權利要求12所述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結構可運用于微出力元件的結構組裝。
19.?如權利要求12所述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結構可運用于微流道系統。
20.?如權利要求12所述低驅動電壓微抓舉式致動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可運用于微光通訊開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建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建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03171.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