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止內燃機火焰外噴的捕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02655.2 | 申請日: | 2007-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5832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09 |
| 發明(設計)人: | 姜殷錫 | 申請(專利權)人: | Mt.H控制閥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02F7/00 | 分類號: | F02F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黃威;徐金偉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止 內燃機 火焰 集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止內燃機火焰外噴的捕集裝置,尤其是當內燃機因過熱而發生異常爆發時不僅可以吸收并降低向外噴放的火焰壓力,還可以使內部構件因受沖擊而變形的程度大幅減少的防止內燃機火焰外噴的捕集裝置。
背景技術
船舶和汽車等運輸工具通常會使用內燃機,在內燃機里面燃燒燃料而生成高溫高壓氣體,再把其高溫高壓直接轉換成工作能量。內燃機一般從具有多個氣缸裝置的引擎單元獲得動力后,再把該動力轉換成機械運動能量。
引擎單元連接了作為傳動裝置的曲軸單元(crank?portion),曲軸單元由曲軸箱包圍,曲軸箱內部受到引擎的高溫高壓氣體影響而維持較高的溫度和壓力,但是當曲軸箱內部的壓力超過規定壓力(通常為0.03-0.05kg/cm2)時,就把對應于多余壓力的內部氣體排放到外面,使曲軸箱內部一直維持正常壓力。
曲軸箱內部因異常爆發而發生火焰時,如果火焰廣泛地排放到外面,不僅破壞曲軸箱周圍的各種機械設備,還可能對人體造成致命傷害。
為了防止此類事故,必須在內燃機的引擎單元周圍安裝一種防止火焰外噴的捕集裝置,這樣就可以在異常爆發時阻止火焰被排放出來。
為了解決前述問題,本申請人在韓國專利申請第2005-112691號提供了一種“防止內燃機火焰外噴的捕集裝置”,并繼續努力改善其性能。
圖1是現有防止內燃機火焰外噴的捕集裝置的總剖面圖。
如圖1所示,曲軸箱的開口部附近安裝了防止火焰外噴的捕集裝置,可以在曲軸箱內部異常爆發而發生火焰時遮蔽前述火焰。
現有防止火焰外噴的捕集裝置包括:火焰吸熱網單元,依次在靠近曲軸箱開口部的內側安裝了第一階段火焰熱量吸收網單元10、減壓擴散空間20及第二階段火焰熱量吸收網單元30,使前述火焰熱量吸收網單元可以把排放到外面的火焰多層次地吸收并減壓;以及火焰導引管單元60,由板面上形成了輻射式凹凸形狀的多個網帶61重疊而成。在前述火焰吸熱網單元與火焰導引管單元60之間還形成了高強度防變形單元40與防變形空間50。
沖向外部的火焰在經過第一火焰吸熱網單元10與減壓擴散空間20時被吸收,減壓后的火焰在第二火焰吸熱網單元30再度被吸收及分散。
前述第一火焰吸熱網單元10與第二火焰吸熱網單元30采取了由多個金屬線交叉重疊而成的網結構,由于前述金屬網的寬度只有15mm-20mm,爆發時可以吸收火焰的空間比較狹小而只能產生抵制作用,進而降低了抵消熱氣的效率。
現有捕集裝置的高強度防變形單元40及防變形空間50位于前述火焰吸熱網單元與火焰導引管單元60之間,前述中空結構既能維持火焰吸收與減壓效果,還能有效地防止金屬網與多個網帶因受到高壓沖擊而變形的情形發生,但是卻有下列缺點:制造過程比較復雜、位于火焰移動路徑的中空部位容易出現間隙,移動距離較遠時雖然可以減壓,卻容易使火焰在移動過程中增強而無法減弱火焰,進而降低了抵消火焰的效率。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前述缺點,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止內燃機火焰外噴的捕集裝置,前述捕集裝置為了加強吸熱效率而把第一火焰導引管單元配置在接近曲軸箱開口部的位置,可以趁著火焰通過網帶之間的導出孔時吸收火焰,使其因缺氧而無法燃燒并以非火焰狀態排放;為了盡量擴大火焰吸收空間而把第二火焰導引管單元配置在緊鄰火焰吸熱網單元外側的位置。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止內燃機火焰外噴的捕集裝置,前述捕集裝置盡量減少了容易使火焰得到增強的中空結構并簡化了整體結構。
為了實現前述目的,本發明的防止內燃機火焰外噴的捕集裝置包括下列單元:位于曲軸箱的開口部外側周圍并由板面上形成了輻射式凹凸形狀的多個網帶所重疊而成,使沖向前述曲軸箱外部的火焰在經過位于前述網帶之間的導出孔時被初步吸收,然后使其因缺氧而無法燃燒并以非火焰狀態排放的第一火焰導引管單元;通過由多個金屬線交叉重疊而成的網結構使沖到前述第一火焰導引管單元外部的火焰再度被吸收及分散的火焰吸熱網單元;為了允許前述火焰吸熱網單元進行一定的彎曲變形而在前述火焰吸熱網單元外側提供一個多余空間的防變形空間;以及由前述第一火焰導引管單元一樣的網帶所重疊而成并安裝在前述防變形空間外側,使通過前述防變形空間的剩余火焰在進一步通過位于前述網帶之間的導出孔時被完全吸收,然后使其因缺氧而無法燃燒并以非火焰狀態排放的第二火焰導引管單元。
本發明的前述第二火焰導引管單元的厚度及寬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火焰導引管單元的厚度及寬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Mt.H控制閥株式會社,未經Mt.H控制閥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0265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