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成型復合體及其制造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680051821.1 | 申請日: | 2006-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74904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25 |
| 發明(設計)人: | 鼎健太郎;中西英雄;田中實 | 申請(專利權)人: | JSR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08L23/16 | 分類號: | C08L23/16;B29C39/10;B29C65/70;B60R5/04;B60R1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蔣亭;苗堃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成型 復合體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成型復合體,其特征在于,具備第1成型部和第2成型部,
所述第1成型部的發泡倍率在1.2倍以上,并通過將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進行擠出發泡成型而成,所述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含有5~60質量%的(A)在萘烷溶劑中在135℃下測定的特性粘度η是3.5~6.8dl/g的乙烯-α-烯烴系共聚橡膠、1~20質量%的(B)聚烯烴系樹脂和30~94質量%的(C)礦物油系軟化劑,其中(A)+(B)+(C)=100質量%,所述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是在交聯劑的存在下對至少含有所述(A)乙烯-α-烯烴系共聚橡膠和所述(B)聚烯烴系樹脂的混合物動態地進行熱處理而得到的;
所述第2成型部接合在所述第1成型部的表面和/或截面,并通過將所述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和/或除了所述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之外的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進行注射成型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復合體,其中,相對于所述(A)乙烯-α-烯烴系共聚橡膠、所述(B)聚烯烴系樹脂及所述(C)礦物油系軟化劑的合計100質量份,所述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還含有0.1~10質量份的有機聚硅氧烷。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復合體,其中,所述第1成型部根據JIS?K6253測定得到的ASKER?C硬度為80以下。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成型復合體,其中,所述第1成型部的形狀是空心形狀。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成型復合體,其中,在所述第1成型部的形狀是空心形狀的情況下,所述第1成型部在壓縮率為50%、70℃、22小時后的壓縮永久變形是50%以下。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成型復合體,其中,所述第1成型部在其表面和/或內部包含增強用部件。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成型復合體,其中,當將所述第1成型部設為(P)、將所述第2成型部設為(Q)時,為下述[1]~[4]中的任一個結構,
[1]〔(P)-(Q)〕m
[2](P)-〔(Q)-(P)〕m
[3](Q)-〔(P)-(Q)〕m
在上述[1]~[4]的結構中,m是1以上的整數,n是2以上的整數。
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成型復合體,其是接合所述第1成型部的端部與所述第2成型部的端部而成的環狀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成型復合體,其是汽車內裝件或汽車外裝件。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成型復合體,其是密封條。
11.成型復合體的制造方法,其中,具備下列工序:
將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進行擠出發泡成型而得到發泡倍率在1.2倍以上的成型部件的工序,所述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含有5~60質量%的(A)在萘烷溶劑中在135℃下測定的特性粘度η是3.5~6.8dl/g的乙烯-α-烯烴系共聚橡膠、1~20質量%的(B)聚烯烴系樹脂和30~94質量%的(C)礦物油系軟化劑,其中(A)+(B)+(C)=100質量%,并且所述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是通過在交聯劑的存在下對至少含有所述(A)乙烯-α-烯烴系共聚橡膠和所述(B)聚烯烴系樹脂的混合物動態地進行熱處理而得到的;
以所述成型部件的表面和/或截面露出于模具型腔的方式設置所得的所述成型部件的工序;
將所述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和/或除了所述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之外的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物注射并導入到所述模具型腔中的工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JSR株式會社,未經JSR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8005182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欺騙監控、檢測和分層用戶鑒權的系統和方法
- 下一篇:電流鏡像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