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連續的機身連接有效
| 申請號: | 200680034110.3 | 申請日: | 2006-08-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6797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7 |
| 發明(設計)人: | 克里斯蒂安·門茨 | 申請(專利權)人: | 空中客車德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C1/26 | 分類號: | B64C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文;張春水 |
| 地址: | 德國***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續 機身 連接 | ||
1.一種用于將尾翼單元(2)附連于飛機的附連面(3)的附連系統, 包括:
尾翼單元(2),
附連面(3),以及
支架(6、6′),其具有第一支承面(17)和第二支承面(18),其中 所述第一支承面設計為靠在所述尾翼單元(2)上,所述第二支承面(18) 設計為靠在所述飛機的附連面(3)上,
其中所述第一支承面和所述第二支承面包括共同的接觸線;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支承面(17)形成第一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支承面(18) 形成第二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支承面(17)和所述尾翼單元(2)包括具有第一表面 形狀的第一接觸區域(13);
其中所述第一接觸區域(13)的第一表面形狀與所述尾翼單元(2) 的第一表面形狀相配,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形成不等于0度和180 度的角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附連系統,
其中所述第二支承面(18)和所述附連面(3)包括具有第二表面形 狀的第二接觸區域(14),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接觸區域(14)的第二表面形狀與所述附連面(3)的 第二表面形狀相配,從而提供形狀配合的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附連系統,
其中所述尾翼單元(2)包括內側(4)和外側(5),
其中所述第一支承面(17)設計為靠在所述尾翼單元(2)的內側(4) 和外側(5)中至少一個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附連系統,還包括至少多個第一連接元件(7) 和多個第二連接元件(7′),
其中所述尾翼單元(2)通過所述多個第一連接元件(7)與所述第 一支承面(17)連接,并且
其中所述附連面(3)通過所述多個第二連接元件(7′)與所述第二 支承面(18)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附連系統,
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元件和第二連接元件(7、7′)中至少一個選自螺 旋連接、螺栓連接、焊接、粘接、鉚接和插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附連系統,
其中所述第一支承面(17)包括第一齒形(8),
其中所述第一接觸區域(13)中的所述尾翼單元(2)包括第二齒形 (9),并且
其中所述尾翼單元(2)的第二齒形(9)設計為接合所述第一支承 面(17)的第一齒形(8)。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附連系統,
其中所述第二支承面(18)包括第三齒形,
其中所述第二接觸區域(14)中的附連面(3)包括第四齒形,并且
其中所述附連面(3)的第四齒形設計為接合所述第二支承面的第三 齒形。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附連系統,
其中每個齒形(8、9)都包括帶側面(10)的凸部和凹部,并且
其中所述齒形(8、9)的側面(10)設計為與傳遞力的方向成直角。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附連系統,
其中在所述齒形的側面(10)之間附連有補償介質(11)使得形成 均勻的負荷分配。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附連系統,
其中所述補償介質(11)的材料選自軟金屬和塑料。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附連系統,
其中至少在所述第一支承面(17)之一和所述尾翼單元(2)之間插 入機身支架(15)。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附連系統,
其中至少在所述第二支承面(18)之一和所述附連面(3)之間插入 機身支架(15)。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附連系統,
其中至少所述第一支承面(17)之一和所述第二支承面(18)之一 包括槽結構(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空中客車德國有限公司,未經空中客車德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8003411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等速萬向聯軸器
- 下一篇:可顯示模擬可視環境的自由降落模擬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