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波導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680031617.3 | 申請日: | 2006-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53434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7 |
| 發明(設計)人: | 板垣洋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美電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2B6/122 | 分類號: | G02B6/122;G02B6/12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高青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波導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體涉及一種波導裝置,特別地,涉及一種經形成于被覆部內的芯部進行導光的波導裝置。
背景技術
CPU的時鐘頻率增高,能夠進行大容量的數據處理,所以,伴隨著信號傳送速度高速化的雜音、信號線間的串擾等問題愈加嚴重,已接近到使用CPU的金屬布線的高速傳送的極限。因此,作為大容量數據傳送的手段,用光來進行數據通訊的研究正在廣泛進行。
用光來進行數據傳送時,不僅可以實現高速化,還可以解決由于光數據傳送的特性而產生的雜音、布線間的串擾等問題。所以,盡管在遠距離信號傳送中,使用光纖的光通訊已經被廣為采用,但是,在端口間和電路間等極近距離的信號傳送中,光通訊也是有效的。在端口間和電路間等極近距離的信號傳送中使用光通訊時,考慮到與印刷電路板(PWB)的親和性,聚合物光導成為研究對象。
由于傳送距離短,用作光傳輸線內的聚合物光導的芯直徑也達50μm左右,成為比較大的多模式波導。如何簡單地與發光元件和接收元件耦合成為關鍵問題。
另外,為了容易地將模塊和波導的光軸對準,已有人提出了一種光導,其包含相對芯部傾斜配置的鏡子、以及、在與被覆部或芯部相同的部件上形成的、將光聚集在鏡子上的透鏡(參考日本發明專利公開“特開2001-166167號公報”、“特開2001-281486號公報”、“特開2004-361858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課題在于,聚合物光導例如在電路基板間、或者、作為電路基板內的光傳送路來使用時,如何才能高效地與發光元件和接收元件進行耦合。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以高效地與發光元件和接收元件耦合的波導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波導裝置,其經形成于被覆部內的芯部進行導光,其特征在于,包括:導波部,其具有與所述芯部相同的折射率,以使其在所述被覆部內與所述芯部光學連通;反射部,其將所述芯部導引的光反射至所述導波部方向、或者、將來自所述導波部的光反射至所述芯部的導光反向。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通過在波導裝置內設置具有與芯部相同折射率的、以使其在被覆部內與芯部光學連通的導波部、以及、用來將芯部導引的光反射至導波部方向或者將來自導波部的光反射至芯部的導光反向的反射部,可以將來自與芯部的導光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光導入芯部。因此,可以進行波導裝置的表面安裝,實現薄型化。
附圖說明
圖1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系統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光布線裝置結構的例子的示意圖。
圖3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光布線裝置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光布線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5是表示基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為了計算設置透鏡層時的接續損失改善效果而使用的模型的示意圖。
圖6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上述接續損失改善效果的圖表。
圖7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上述接續損失改善效果的其他圖表。
圖8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上述接續損失改善效果的其他圖表。
圖9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上述接續損失改善效果的其他圖表。
圖10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光布線裝置的第一變形例的構成圖。
圖1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光布線裝置的第二變形例的構成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考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圖1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系統結構的示意圖。
參考圖1(a)可知,本實施例的系統100通過光布線裝置116對印刷線路板111a和印刷線路板111b之間,所謂的端口之間進行光學結合。在各印刷線路板111a、111b上搭載了IC芯片113以及連接器112a。連接器112a例如可以是插口。
在各連接器112a上電性連接了對應的連接器112b,各連接器112b上光學連接了光布線裝置116的對應的端部,因此,光布線裝置116和印刷線路板111a、111b被連接在一起。
參考圖1(b)可知,各連接器112b包含盒體114a、基板114b以及盒蓋114c。在基板114b上搭載了發光元件115a、受光元件115b、驅動器115c、放大器115d?;?14b被收容在盒體114a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美電機株式會社,未經三美電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8003161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時域數據融合方法
- 下一篇:對甲砜基二溴甲苯的綠色水解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