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嬰兒配方乳粉用大豆蛋白無效
| 申請號: | 200680008216.6 | 申請日: | 2006-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1788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09 |
| 發明(設計)人: | T·M·王 | 申請(專利權)人: | 索萊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L1/305 | 分類號: | A23L1/305;A23L1/20;A23J3/16;A23J3/3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呂彩霞;李炳愛 |
| 地址: | 美國密***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嬰兒 配方 乳粉 大豆蛋白 | ||
發明領域
本發明涉及包括分離的大豆蛋白的嬰兒配方乳粉和用這種配方乳粉喂養嬰兒的方法。使用的大豆蛋白被部分水解,具有肌醇-6-磷酸鹽、肌醇-5-磷酸鹽、肌醇-4-磷酸鹽和肌醇-3-磷酸鹽的低植酸含量,具有極低的亞硝酸鹽含量,并具有游離氨基酸含量。
發明背景
許多食品和飲料制品包括來自于植物材料如大豆、豆、豌豆、其它豆類和油籽如油菜籽的蛋白質補充物。植物蛋白材料尤其是大豆被用于增加嬰兒配方乳粉的營養。嬰兒配方乳粉中植物蛋白補充物的作用在于提高配方乳粉的營養值,和提供近似于人奶蛋白質含量的蛋白質含量。
但是,市售蛋白質濃縮物和分離物包含在產品中嬰兒配方乳粉中不需要的一些雜質。在植物蛋白分離物和濃縮物中不需要的具體雜質包括植酸、肌醇六磷酸鹽、核糖核酸、灰分和與不能用于人同化的植酸、肌醇六磷酸鹽或核糖核酸結合的礦物,如磷、鈣、氯化物、鐵、鋅和銅。希望提供降低植物蛋白分離物和濃縮物尤其用在產品如嬰兒配方乳粉中的植物蛋白分離物和濃縮物中這些雜質水平的方法。
降低植物蛋白材料中植酸(也稱為肌醇六磷酸)和作為植酸鹽的肌醇六磷酸鹽的水平為人們所關注,因為植酸和肌醇六磷酸鹽往往與蛋白質和多價金屬陽離子形成絡合物,降低了植物蛋白材料的營養值。已進行了大量努力來降低植物蛋白材料中植酸和肌醇六磷酸鹽的濃度。例如,Mazer等的美國專利5248765提供了通過在低pH下用氧化鋁處理含肌醇六磷酸鹽材料的含水漿液從蛋白質和食用纖維中分離肌醇六磷酸鹽和錳的方法。然后從蛋白質和纖維材料中分離氧化鋁和連接到氧化鋁上的肌醇六磷酸鹽。Bolley等的美國專利2732395、Goodnight等的美國專利4072670、Goodnight等的美國專利4088795、Goodnight等的美國專利4091120和deRham的英國專利1574110都教導了通過各種沉淀和差別溶解分離技術從蛋白質材料中除去植酸和肌醇六磷酸鹽的各種方法。
基于大豆的嬰兒配方乳粉為基于奶的嬰兒配方乳粉的無乳糖素食替代品。基于大豆的嬰兒配方乳粉還可被喂給對基于牛奶的食物有不耐性的嬰兒。
嬰兒配方乳粉代表許多嬰兒生命最初月份內飲食的唯一項目。這種總的營養依賴性對提高基于大豆的嬰兒配方乳粉產品的營養質量有促進動力。
早期的基于大豆的嬰兒配方乳粉基于全脂肪大豆粉。但是,發現大豆粉中難消化的大豆低聚糖棉子糖和水蘇糖導致過量的腸內氣體。在1965年,基于大豆蛋白分離物(更確切地描述為分離的大豆蛋白)的第一種嬰兒配方乳粉被引入到美國。目前的基于大豆的嬰兒配方乳粉產品包含分離的大豆蛋白(“ISP”),該大豆蛋白補充有基本氨基酸L-蛋氨酸作為蛋白質源(參見例如“Nutrition?of?Normal?Infants”,Fomon編輯,第428頁,1993)。
典型ISP中基本礦物磷的30%以肌醇六磷酸鹽形式存在。肌醇六磷酸鹽為磷的差的生物可利用源。因此,基于ISP的嬰兒配方乳粉包含比基于牛奶的嬰兒配方乳粉高約20%的總磷水平,因為基于牛奶的嬰兒配方乳粉不包含肌醇六磷酸鹽,因而不包含肌醇六磷酸鹽-磷。
對于基于大豆的嬰兒配方乳粉,肌醇六磷酸鹽形成額外的營養缺陷,因為肌醇六磷酸鹽結合礦物,尤其是鈣和鋅,并降低它們的生物利用度。“Soy?Protein-Based?Formulas:Recommendations?For?Use?In?InfantFeeding”,Pediatrics,1998;101:148-153)指出,基于大豆的配方乳粉的鋅吸收百分比(14%)為母乳鋅吸收百分比(41%)的約1/3。因此,基于ISP的嬰兒配方乳粉能被增強到比基于奶的嬰兒配方乳粉更高的鋅水平。因此,假定肌醇六磷酸鹽含量的降低將提高嬰兒配方乳粉中礦物的生物利用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索萊有限責任公司,未經索萊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8000821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