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體相位全息圖記錄用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和使用了其的光信息記錄介質無效
| 申請號: | 200680007414.0 | 申請日: | 2006-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3794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05 |
| 發明(設計)人: | 泊晃平;七條保治;川邊正直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日鐵化學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3H1/02 | 分類號: | G03H1/02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健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相位 全息 圖記 錄用 感光性 樹脂 組合 使用 信息 記錄 介質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利用活性能量線(可見光激光、紫外線、電子束等)迅速地光固化,衍射效率、分辨力等全息圖特性良好,并且透明性、耐熱性等優異的適宜作為可形成厚膜的體相位全息圖的材料的體相位全息圖記錄用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和使用了其的光信息記錄介質。
背景技術
目前為止,全息圖已主要在立體圖像顯示領域、安全領域中使用。作為其全息圖材料,過去主要使用銀鹽感光材料、重鉻酸明膠等需要顯像的濕式型材料,其后不需要顯像處理的記錄后的耐環境性、耐光性優異的干式光聚合型全息圖記錄材料逐漸成為了主流。光聚合型全息圖記錄材料的記錄機理與銀鹽感光材料、重鉻酸明膠等不同,通常認為如下所述。即,將由相干性(可干涉性)優異的光的干涉形成的干涉條紋照射到記錄材料上,聚合性不同的物質分別向光的明部(光強度強的區域)、暗部(光強度弱的區域)擴散移動,在光聚合進行的同時形成折射率調制結構,從而記錄全息圖。作為光聚合型全息圖記錄材料的聚合方式,有1)自由基聚合型、2)陽離子聚合型、3)自由基/陽離子聚合并用型。通常為光自由基聚合型的材料,雖然感光度高,但具有起因于其聚合方式的收縮大到幾%的缺點。現在,光聚合型全息圖記錄材料中唯一市售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只有美國杜邦公司的OMNIDEX。
近年來,在向遍在信息化社會實現的組合中,要將光聚合型全息圖記錄材料用于全息數據存儲的研究在世界范圍再次變得活躍,已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光聚合型全息圖記錄材料。這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美國開始的國家計劃HDSS(Holographic?Data?Storage?System:1995-1999)、PRISM(Photorefractive?Information?StorageMaterials:1994-1998)推進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激光光源、空間光調制器等技術的飛躍進步。以往在CD、DVD等光盤上的記錄采用由透鏡將激光集光,以bit?by?bit將數據記錄在記錄材料面上的方式。由該集光點的大小決定的數據存儲容量已經產生了其理論極限,為了進一步增大存儲容量,希望新的技術。作為其候補之一,全息術近年來已受到關注。
全息數據存儲能夠進行體積記錄而不是CD、DVD這樣的面內記錄,處理的數據也使用頁數據,因此與迄今的CD、DVD相比能夠記錄大量的數據。現在,向著可以記錄1TB(萬億字節)的WORM(Write?Once?ReadMany:追記)型全息圖光盤的實用化,各研究機構正在積極地進行著材料開發和記錄技術開發。全息數據存儲用材料的基本的設計想法與上述立體圖像記錄、安全用途的光聚合型全息圖記錄材料相同。但是,在用于全息數據存儲用途時,特別是對于使用的光源的感光度、固化收縮率,對材料的要求極其嚴格。作為該全息數據存儲用感光性樹脂組合物的代表例,可以列舉附屬于美國Polaroid?Corporation的美國DCE?Aprilis,Inc.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附屬于美國LucentTechnologies公司的美國InPhase?Technologies?Inc.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
首先,對于美國DCE?Aprilis,Inc.,如例如專利文獻1、2中所述,公開了通過使用具有環氧乙烷、氧雜環丁烷環的CROP(CationicRing-Opening?Polymerization:陽離子開環聚合)單體,進行預光照射而抑制聚合收縮率的材料。但是,陽離子聚合雖然自由基聚合那樣的氧阻礙小,但存在長波長范圍的感光度稍差的問題。另一方面,對于美國InPhase?Technologies?Inc.,如例如專利文獻3、4或5中所述,公開了通過將氧化環己烯與膨脹劑(二苯基呋喃羧酸鹽)并用,聚合收縮為1%以下的極小的材料。但是,其中也使用陽離子開環聚合性單體,盡管通過在記錄前或后對其進行全面曝光從而抑制了固化收縮,但沒有提出提高感光度的方案。在向全息數據存儲的實用化方面,希望感光靈敏度的進一步提高、固化收縮率的進一步降低、耐熱性進一步提高。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5,759,721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6,784,300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3:美國專利第3,993,485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4:美國專利第6,124,076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5:特開2000-086914號公報
專利文獻6:特開平5-94014號公報
專利文獻7:特開平9-106242號公報
專利文獻8:特開2004-123873號公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日鐵化學株式會社,未經新日鐵化學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8000741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