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成套墨、圖像形成方法、噴墨記錄方法、墨盒和記錄單元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680007109.1 | 申請日: | 2006-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3313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2-27 |
| 發(fā)明(設計)人: | 宇田川正子;一之瀨博文;中川光平;高山日出樹;袴田慎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佳能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09D11/00 | 分類號: | C09D11/00;B41M5/00;B41J2/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劉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成套 圖像 形成 方法 噴墨 記錄 墨盒 單元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包含具有特定吸收特性的至少兩種墨的成套墨、圖像形成方法、噴墨記錄方法、墨盒和記錄單元。
背景技術
噴墨記錄方法用于通過將墨滴施加于記錄介質,例如普通紙或專用光澤介質(dedicated?glossy?medium)上形成圖像。由于成本降低和打印速度提高,這些方法已經迅速普及。彩色噴墨記錄通常用四種基本顏色,三原色(黃色、品紅色和青色)和黑色形成圖像。
然而,隨著印刷品的圖像質量的進步,一些用戶有時覺得用這些三種或四種顏色的墨產生的圖像在記錄顏色范圍內的并不令人滿意。特別是,要求記錄圖像具有像由鹵化銀照相或由使用粉末調色劑的激光打印機產生的圖像的質量那么高的質量的用戶要求能夠表現(xiàn)更寬彩色再現(xiàn)范圍的記錄系統(tǒng)。在這些情況下,對使用除三種基本顏色,即三原色(黃色、品紅色和青色)以外的墨顏色如紅色、綠色和藍色,以及另外的橙色、紫色等形成圖像提出了許多建議。參見,例如WO?99/05230和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No.2000-248217。
另外,為使經表面處理的記錄介質變得有光澤以加寬彩色再現(xiàn)范圍而不用顏料墨使它們的光澤惡化,提出集中于色相角的技術(參見,例如WO?2002/100959和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No.2004-155826)。
然而,這些文件僅簡單地提供了含有適于目標色相的著色材料的墨的組合,而未表明在記錄介質上著色材料之間的關系。因此,這些技術不能通過例如增加欲施加于記錄介質上的墨的量或增加墨中著色材料的含量而獲得超過一定程度上滿足目標的表現(xiàn)色彩的高水平。特別是,對于用作著色材料的顏料,隨著墨中著色材料含量的增加,在噴射穩(wěn)定性、貯存穩(wěn)定性或類似方面很難保持墨的可靠性。因此,使用其僅僅組合用于目標圖像顏色的不同顏色的墨的常規(guī)成套墨的圖像,在依賴于這些成套墨試圖表現(xiàn)的色相的某些情況下,與通過鹵化銀照相或通過使用粉末調色劑的激光打印機產生的圖像相比,可能不能充分令人滿意。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成套墨,其能夠產生具有無疑高于通過常規(guī)顏料墨產生的圖像并與通過鹵化銀照相產生的或從激光打印機輸出的圖像接近的彩色顯影性,特別是在紅色區(qū)域的彩色顯影性的圖像,同時保持墨的可靠性。
其它目的是提供其中使用以上成套墨的圖像形成方法、噴墨記錄方法、墨盒和記錄單元。
發(fā)明內容
通過本發(fā)明可以實現(xiàn)這些目的。本發(fā)明的成套墨至少包含第一墨和第二墨,其中,第一墨在450nm以上至小于500nm的范圍內具有最大吸收波長,第二墨在500nm以上至570nm以下的范圍內具有最大吸收波長,且該成套墨在450nm以上至570nm以下的范圍內的第一墨和第二墨的總吸光度中具有最小吸光度B與最大吸光度A的B/A比率為0.7以上至1.0以下。
在該成套墨的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中,第一墨和第二墨各自包含含顏料的著色材料;該第一墨至少包含C.I.顏料紅149作為著色材料,該第二墨至少包含C.I.顏料紅122作為著色材料;或者該第二墨具有在520nm以上至550nm以下的范圍內的最大吸光度X和在550nm以上至570nm以下的范圍內的最大吸光度長Y,比率Y/X為0.9以上至1.0以下。
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的圖像形成方法至少通過第一墨和第二墨形成圖像,其中,第一墨在450nm以上至小于500nm的范圍內具有最大吸收波長,第二墨在500nm以上至小于570nm以下的范圍內具有最大吸收波長,且該成套墨在450nm以上至570nm以下的范圍內的第一墨和第二墨的總吸光度中具有最小吸光度B與最大吸光度A的B/A比率為0.7以上至1.0以下。
作為本發(fā)明又一方面的噴墨記錄方法包括通過噴墨方法噴射墨而在記錄介質上進行記錄,其中該墨構成上述結構的成套墨。作為本發(fā)明再一方面的墨盒包括用于貯存墨的墨貯存部,其中該墨構成上述結構的成套墨。作為本發(fā)明另一方面的記錄單元包括用于貯存墨的墨貯存部和用于噴射墨的記錄頭,其中該墨構成上述結構的成套墨。
本發(fā)明能夠帶來以下優(yōu)點。用本發(fā)明的成套墨形成的圖像能夠具有更寬的彩色顯影性和彩色再現(xiàn)范圍,特別是在紅色區(qū)域的彩色再現(xiàn)范圍以及比用常規(guī)成套墨形成的圖像更好的濃淡度(gradation)。
本發(fā)明還提供其中使用上述成套墨的圖像形成方法、噴墨記錄方法、墨盒和記錄單元。
附圖說明
圖1A、1B和1C描繪了第一墨的吸光度和第二墨的吸光度總和;
圖2是墨盒的輪廓圖;
圖3是表示記錄單元的一個實施例的透視圖;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佳能株式會社,未經佳能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8000710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彩色圖像和單色圖像的圖像處理
- 圖像編碼/圖像解碼方法以及圖像編碼/圖像解碼裝置
- 圖像處理裝置、圖像形成裝置、圖像讀取裝置、圖像處理方法
- 圖像解密方法、圖像加密方法、圖像解密裝置、圖像加密裝置、圖像解密程序以及圖像加密程序
- 圖像解密方法、圖像加密方法、圖像解密裝置、圖像加密裝置、圖像解密程序以及圖像加密程序
-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圖像編碼程序以及圖像解碼程序
-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圖像編碼程序、以及圖像解碼程序
- 圖像形成設備、圖像形成系統(tǒng)和圖像形成方法
- 圖像編碼裝置、圖像編碼方法、圖像編碼程序、圖像解碼裝置、圖像解碼方法及圖像解碼程序
- 圖像編碼裝置、圖像編碼方法、圖像編碼程序、圖像解碼裝置、圖像解碼方法及圖像解碼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