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汽車應用的取暖、制冷和通風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0680004311.9 | 申請日: | 2006-0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15642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30 |
| 發明(設計)人: | C·阿里昂特;R·麥克米倫;J·劉;I·米提亞;J·張 | 申請(專利權)人: | L&P產權管理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N2/56 | 分類號: | B60N2/56;B60N2/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吳鵬;馬江立 |
| 地址: | 美國加***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汽車 應用 取暖 制冷 通風 系統 | ||
1.一種用于車輛座椅的通風、溫度調節和人體工程學舒適性系統,包括:
墊,該墊包括通風層,該通風層包括以允許氣流通過的方式熔合在一起的無紡塑料纖維,所述通風層具有座椅表面側和反向側,其中所述通風層設置在基本氣密的隔室內,所述隔室在所述通風層的反向側上具有用于輸入空氣的進入孔,并在所述座椅表面側上具有多個輸出孔;
可調的人體工程學支承裝置,其中該人體工程學支承裝置設置在所述通風層的反向側上并與所述墊一起移動;
溫度調節系統,該溫度調節系統包括空氣移動裝置,該空氣移動裝置可操作地連接到所述通風層的反向側上的進入孔,從而所述空氣移動裝置使空氣移動進入所述通風層并通過所述多個輸出孔排出;以及
控制模塊,該控制模塊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溫度調節系統和人體工程學支承裝置的工作的控制器件,其中所述座椅的座椅表面被維持在預定溫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風、溫度調節和人體工程學舒適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表面被維持在由熱敏電阻器所確定的溫度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通風、溫度調節和人體工程學舒適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溫度調節系統還包括空氣溫度調節系統,該空氣溫度調節系統用于調節通過所述通風層的座椅表面側上的多個輸出孔移出的空氣的溫度。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通風、溫度調節和人體工程學舒適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熱敏電阻器包括基于正溫度系數熱敏電阻的加熱裝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通風、溫度調節和人體工程學舒適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溫度調節系統還包括可操作地連接至所述空氣移動裝置的熱電裝置。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通風、溫度調節和人體工程學舒適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溫度調節系統還包括位于座椅表面材料之下的溫度傳感器以檢測所述座椅表面材料的溫度,并且所述溫度傳感器與周圍的氣流隔離。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通風、溫度調節和人體工程學舒適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溫度調節系統還包括比例、積分和微分控制器。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通風、溫度調節和人體工程學舒適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溫度調節系統還包括空氣管道內的基于正溫度系數熱敏電阻的加熱器。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通風、溫度調節和人體工程學舒適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塊設置在所述車輛座椅內。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通風、溫度調節和人體工程學舒適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移動裝置和熱電裝置共用單對電源線。
11.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通風、溫度調節和人體工程學舒適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層還包括靠近所述通風層的座椅表面側的由無紡塑料纖維構成的第二層,并且所述由無紡塑料纖維構成的第二層被熔合在一起以允許氣流通過,但比所述通風層更可壓縮。
12.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通風、溫度調節和人體工程學舒適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體工程學支承裝置為腰靠裝置。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通風、溫度調節和人體工程學舒適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靠裝置為帶式腰靠裝置。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風、溫度調節和人體工程學舒適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墊還包括設置在所述人體工程學支承裝置和所述通風層的反向側之間的基墊,該基墊具有從其貫通以允許氣流進入所述通風層的孔。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通風、溫度調節和人體工程學舒適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墊被至少一個水平設置的通道分割為多個豎直相鄰的部分。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通風、溫度調節和人體工程學舒適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層被至少一個水平設置的通道分割為多個豎直相鄰的部分,且使所述通風層的所述多個部分彼此分開。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通風、溫度調節和人體工程學舒適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移動裝置通過歧管可操作地連接至所述通風層的多個豎直相鄰的部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L&P產權管理公司,未經L&P產權管理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80004311.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