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攝像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680003816.3 | 申請日: | 2006-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1208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23 |
| 發明(設計)人: | 中川和子;高山淳 | 申請(專利權)人: | 柯尼卡美能達控股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4N5/232 | 分類號: | H04N5/232;H04N5/335;H04N10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李芳華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攝像 裝置 | ||
1.一種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攝像元件,具有基于入射光量切換將入射光線性變換成電信號的線性變換模式和將入射光對數變換成電信號的對數變換模式的多個像素;
變換單元,將由攝像元件對數變換并輸出的基準電信號變換成將對數變換之前的電信號線性變換而得到的電信號;
校正單元,在由攝像元件對數變換并輸出的電信號偏離所述基準電信號的情況下,進行校正以便與所述基準電信號相符;以及
將校正的電信號提供給所述變換單元的電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單元基于攝像元件的驅動條件來校正由攝像元件對數變換并輸出的電信號以便與所述基準電信號相符。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單元具有查找表,通過所述驅動條件的輸入來輸出校正系數。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單元對攝像元件的每個像素進行校正。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單元具有查找表,通過所述驅動條件以及由攝像元件對數變換并輸出的電信號的輸入來輸出校正后的電信號。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路按攝像元件的每個像素備有。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動條件為拍攝時的溫度、所述像素的曝光時間、以及對所述像素的控制電壓中的至少一個。
8.一種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攝像元件,具有多個像素,在直至規定光量的期間,線性變換成基于入射光量的電信號并輸出,之后,對數變換成基于入射光量的電信號并輸出;
變換單元,將由攝像元件對數變換并輸出的基準電信號變換成將對數變換之前的電信號線性變換而得到的電信號;
校正單元,在由攝像元件對數變換并輸出的電信號偏離所述基準電信號的情況下,進行校正以便與所述基準電信號相符;以及
將校正的電信號提供給所述變換單元的電路。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單元基于攝像元件的驅動條件來校正由攝像元件對數變換并輸出的電信號以便與所述基準電信號相符。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單元具有查找表,通過所述驅動條件的輸入來輸出校正系數。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單元對攝像元件的每個像素進行校正。
12.一種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攝像元件,具有多個像素,在直至規定光量的期間,線性變換成基于入射光量的電信號并輸出,之后,對數變換成基于入射光量的電信號并輸出;
導出單元,導出在從線性變換切換成對數變換的點的曲折變化點信號;
比較單元,比較用導出單元導出的曲折變化點信號和由攝像元件輸出的電信號;
變換單元,在比較的結果為曲折變化點信號大的情況下,將由攝像元件對數變換并輸出的基準電信號變換成將對數變換之前的電信號線性變換而得到的電信號;
校正單元,在由攝像元件對數變換并輸出的電信號偏離所述基準電信號的情況下,進行校正以便與所述基準電信號相符;以及
將校正的電信號提供給所述變換單元的電路。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出單元基于攝像元件的驅動條件來導出所述曲折變化點信號。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出單元具有查找表,通過攝像元件的驅動條件的輸入來導出所述曲折變化點信號。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出單元基于攝像元件的驅動條件和各像素的特性來導出所述曲折變化點信號。
16.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動條件為拍攝時的溫度、所述像素的曝光時間、以及對所述像素的控制電壓中的至少一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柯尼卡美能達控股株式會社,未經柯尼卡美能達控股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8000381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