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語音編碼裝置和語音編碼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680003287.7 | 申請日: | 2006-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0750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16 |
| 發明(設計)人: | 后藤道代;吉田幸司 | 申請(專利權)人: |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1L19/00 | 分類號: | G01L19/00;H04S7/00;H04S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黃小臨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語音 編碼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語音編碼裝置和語音編碼方法,特別涉及由立體聲的語音輸入信號生成單聲道信號并進行編碼的語音編碼裝置和語音編碼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在移動通信和IP通信中的傳輸頻帶的寬帶化以及服務的多樣化,在語音通信中,對高音質化和更強的現場感的需求日益增高。例如,今后可以預料對下述的服務的需求會增多,即,電視電話服務中的免提(Handsfree)形式的通話、在電視會議中的語音通信、例如在多個地點多個說話者同時進行會話等的多地點語音通信、在保持現場感的同時能夠傳輸周圍的聲音環境的語音通信等的服務。那時,人們期待例如比單聲道信號現場感更強并能夠識別多個說話者的說話位置的使用立體聲語音的語音通信的實現。為了實現這樣的使用立體聲語音的語音通信,必須進行對立體聲語音的編碼。
另外,在IP網絡上的語音數據通信中,為了實現網絡上的業務控制和組播通信,具有可擴展結構的語音編碼備受期望。可擴展結構是指在接收端只從一部分編碼數據也可解碼語音數據的結構。
因此,在對立體聲語音進行編碼并傳輸時,也期望具有在單聲道/立體聲之間可擴展結構(單聲道/立體聲可擴展結構)的編碼,其可以在接收端選擇立體聲信號的解碼或單聲道信號的解碼。
在這樣的具有單聲道/立體聲可擴展結構的語音編碼中,由立體聲的輸入信號生成單聲道信號。作為單聲道信號的生成方法,例如有對立體聲信號的各個聲道的信號簡單地進行平均,從而獲得單聲道信號的方法(參照非專利文獻1)。
[非專利文獻1]ISO/IEC?14496-3,”Information?Technology-Coding?ofaudio-visual?objects-Part?3:Audio”,subpart-4,4.B.14?Scalable?AAC?with?corecoder,pp.304-305,Sep.2000.
發明內容
發明需要解決的問題
然而,在僅通過對立體聲信號的各個聲道的信號直接進行平均而生成單聲道信號時,尤其是在語音方面,有時變成強弱不明顯且難以收聽的單聲道信號。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語音編碼裝置和語音編碼方法,該裝置和方法在由立體聲信號生成單聲道信號時,能夠生成富有清晰性和可理解性且強弱明顯的適當的單聲道信號。
解決該問題的方案
本發明的語音編碼裝置所采用的結構包括:加權單元,通過對應于立體聲信號的各個聲道的信號的語音信息量的加權系數,對所述各個聲道的信號進行加權;生成單元,對加權后的所述各個聲道的信號進行平均,生成單聲道信號;編碼單元,對所述單聲道信號進行編碼。
發明的有益效果
根據本發明,在由立體聲信號生成單聲道信號時,能夠生成富有清晰性和可理解性且強弱明顯的適當的單聲道信號。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語音編碼裝置的結構的方框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加權單元的結構的方框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L聲道信號的波形例。
圖4是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R聲道信號的波形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1)
圖1表示本實施方式的語音編碼裝置的結構。圖1所示的語音編碼裝置10包括加權單元11、單聲道信號生成單元12、單聲道信號編碼單元13、單聲道信號解碼單元14、差分信號生成單元15和立體聲信號編碼單元16。
立體聲語音信號的L聲道(左聲道)信號XL和R聲道(右聲道)信號XR,被輸入至加權單元11和差分信號生成單元15。
加權單元11對L聲道信號XL和R聲道信號XR分別進行加權。至于加權的具體方法將后述。加權后的L聲道信號XLW和R聲道信號XRW被輸入至單聲道信號生成單元12。
單聲道信號生成單元12通過對L聲道信號XLW和R聲道信號XRW進行平均,生成單聲道信號XMW。該單聲道信號XMW被輸入至單聲道信號編碼單元1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未經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8000328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冷凝水全封閉回收工藝及其系統
- 下一篇:薄膜晶體管陣列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