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方格簇取繭盤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200981.5 | 申請日: | 2006-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73304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14 |
| 發明(設計)人: | 覃德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覃德斌 |
| 主分類號: | A01K67/04 | 分類號: | A01K67/04 |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陳希 |
| 地址: | 546300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方格 簇取繭盤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涉及一種在蠶業生產中用于將蠶繭方便、快速地從方格簇中取出的方格簇取繭盤。
背景技術
目前在我國蠶業生產中普遍采用方格簇結蠶,而要將蠶繭從方格簇中取出則采用手工方式一個一個地從方格簇中摘除,勞動效率極低,浪費了大量的人工。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既大幅度提高摘繭效率,達到省工省時目的,又保證蠶繭質量,還可減少方格簇損傷的方格簇取繭盤。
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這樣:具有至少兩個相聯凸起的頂繭柱,其頂繭柱的大小與方格簇的大小相適應,使用時,將頂繭柱從方格簇的一面推進方格簇,頂繭柱的頂面就將蠶繭從方格簇的另一面頂出,頂繭柱的數量越多,一次頂出蠶繭的數量也越多。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既大幅度提高摘繭效率,達到省工省時目的,又保證蠶繭質量,還可減少方格簇損傷。
附圖說明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方格簇3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頂繭柱2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4是頂繭柱2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5是頂繭柱2的第三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6是頂繭柱2的第四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7是采用本實用新型對準方格簇時的示意圖。
附圖8是本實用新型推入方格簇時的示意圖。
附圖9是本實用新型將蠶繭4推出方格簇后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具有至少兩個相聯凸起的頂繭柱2,其頂繭柱的大小與方格簇的大小相適應
頂繭柱2截面是圓形、方形、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多邊形、棱形之一種,如附圖(3、4、5、6)所示。
頂繭柱2的頂面為斜面,如附圖(3、4、5、6)所示。
頂繭柱2的頂面為至少兩個相交的斜面,附圖3是頂繭柱2頂面為五個斜面相交的結構。
本實施例中,頂繭柱2是固定在底板1上。
頂繭柱2的方向可以象附圖1所示的結構,所有的頂繭柱2朝向相同;頂繭柱2的朝向也可以采用每排朝向不同、每個朝向不同等交錯方式。
頂繭柱的柱體可以為錐狀,以減少頂繭過程中浮絲的阻力,從而減少頂繭時浮絲對簇片的拉扯,有效地減少簇片的損傷,將頂繭柱上部設計為斜面,是為了頂繭時使繭的一端先被頂出,有效地分散頂繭阻力,使整個蠶繭逐漸被頂出,避免對繭的損傷,使蠶繭質量與手工取繭相同。
頂繭柱頂繭的工作原理是:將方格簇3對準取繭盤,如附圖7所示,手持已結繭的方格簇3往下壓時,頂繭柱2的錐頂將附著在方格簇3及蠶繭周圍的部分浮絲分開,然后,頂繭柱的斜面上部與蠶繭4的一端接觸,先將繭的一端頂出方格簇,如附圖8所示,最后逐漸將整個繭頂出,如附圖9所示。
采用本實用新型對一個162孔的方格簇取繭,假設每孔中都結有繭,那么使用本實用新型摘繭可一次摘繭162個,比手工摘繭提高效率162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覃德斌,未經覃德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20098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