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刀片服務器冷卻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72844.5 | 申請日: | 2006-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93760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2-19 |
| 發明(設計)人: | 曾宇;沙超群 | 申請(專利權)人: | 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20 | 分類號: | G06F1/20;H01L2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國文 |
| 地址: | 10008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刀片 服務器 冷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計算機冷卻,特別是涉及刀片服務器溫度控制。
背景技術
計算機部件對工作溫度的要求較高,特別是中央處理器對工作溫度的要求更高,一般情況下其工作溫度為0℃-50℃,其最佳工作溫度一般為18℃左右,如CPU能長期平穩地工作在最佳溫度下,那么對提高其工作壽命、穩定其工作性能、提高其運行效率、縮小其部件尺寸都是十分有益的。
目前的計算機系統中采用的是在中央處理器上加裝帶有散熱風扇的散熱體,中央處理器產生的熱量通過散熱體及散熱風扇直接散入計算機機箱內,再通過機箱上的通風風扇將機箱內的熱量抽出機箱,從而達到為計算機內的工作部件降溫的目的。隨著刀片服務器中計算刀片的數量越來越多,越來越緊湊、CPU功率越來越大,從而導致散熱量越來越多,這使刀片服務器的散熱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迫切需要一種從根本上解決刀片服務器散熱問題的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刀片服務器散熱能力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種通過冷卻設備、熱交換器及風扇組直接對刀片服務器機箱內的環境降溫的冷卻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刀片服務器冷卻裝置,其中,包括第一風扇組、第二風扇組、熱交換器、制冷設備及風道體,所述第一風扇組出風側與所述風道體入風口鄰接,所述第二風扇組入風側與所述風道體出風口鄰接,所述第二風扇組出風側與所述熱交換器入風側鄰接,所述制冷設備與所述熱交換器連接。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方式中,在所述風道體上設有一個以上的入風口。
更優地,在所述風道體的每個入風口處都設有一個風扇組。
更優地,所述冷卻設備與溫控開關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在制冷設備及制冷劑的作用下,通過熱交換器及風扇組,對刀片服務器機箱的環境溫度直接降溫,以達到對計算刀片CPU降溫的目的,由于通過溫控開關啟動制冷設備對刀片服務器機箱內環境降溫,降溫能力不受刀片服務器外部環境溫度影響,能從根本上保證計算刀片始終處于最佳工作溫度下,這不僅提高了計算刀片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計算刀片的使用壽命。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第一風扇組;2—第二風扇組;3—熱交換器;4—制冷設備;5--風道體;
6—待冷卻氣流;7—冷卻劑導管;8--片服務器機殼。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方案的設計思想下,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多種,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予以說明。
實施例一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第一風扇組1、第二風扇組2、熱交換器3、制冷設備4及風道體5,所述第一風扇組出風側與所述風道體入風口鄰接,所述第二風扇組入風側與所述風道體出風口鄰接,所述第二風扇組出風側與所述熱交換器入風側鄰接,所述制冷設備與所述熱交換器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制冷設備4固定于刀片服務器機箱8的外側,風扇組、熱交換器及風道體固定于刀片服務器機箱8的內側,制冷設備與熱交換器通過冷卻導管7連接,風道體5內的待冷卻氣流6由第一風扇組吸入,向第二風扇組流動,并通過熱交換器3流出,通過熱交換器流出的氣流為冷卻后的氣流,這種冷卻后的氣流使刀片服務器機箱內環境溫度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相比,不同之處在于,在所述風道體上再開設二個入風口,以能從不同方向吸入氣流。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二相比,不同之處在于,在所述風道體的后開設的二個入風口處都設有一個風扇組,以更強力的從不同方向吸入氣流。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三相比,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冷卻設備與溫控開關相連,當刀片服務器CPU溫度或機箱內環境溫度達到設定值時,冷卻設備啟動工作。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未經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7284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