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卸灰機二次除塵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70131.5 | 申請日: | 2006-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91623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2-19 |
| 發明(設計)人: | 曹取平;侯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46/48 | 分類號: | B01D46/48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鐘鋒 |
| 地址: | 43008***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卸灰機 二次 除塵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卸灰機,特別是在卸灰機上使用的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的除塵系統,如煉鋼除塵系統,一般包括除塵器和卸灰機,除塵器收集的灰塵一般通過卸灰機裝入灰車內運走。現有的卸灰機包括灰斗,除塵收集的灰塵先收集在灰斗內,卸灰時,灰車先停在灰斗卸灰口的下方,打開灰斗卸灰口上的閥門,收集的灰塵即可卸裝到灰車上。由于現有卸灰機的結構沒有考慮除塵的問題,在卸灰過程中,卸灰口處會產生大量的揚塵,造成環境再次污染。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卸灰機二次除塵裝置,該裝置能對卸灰機卸灰時產生的揚塵進行收集,消除卸灰機對環境的再次污染。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卸灰機二次除塵裝置,它包括環形除塵罩、負壓管;環形除塵罩的上端與灰斗的底部連接,灰斗的卸灰口套在環形除塵罩內;負壓管的一端連接在環形除塵罩的罩壁上并與環形除塵罩內聯通,另一端與除塵系統的除塵器聯通。
上述方案中,環形除塵罩內設有網狀除塵罩,網狀除塵罩設置在灰斗的卸灰口與負壓管進氣口之間,網狀除塵罩的下端與環形除塵罩的下端連接。
上述方案中,網狀除塵罩的網眼直徑為3-10mm。
上述方案中,負壓管內設有閥門。
本實用新型卸灰機二次除塵裝置的工作原理為:
卸灰機卸灰時,灰車先停在灰斗卸灰口的下方。打開灰斗卸灰口上的閥門,收集的灰塵卸裝到灰車上,由于負壓管與環形除塵罩聯通,卸灰口的周圍會產生一定的負壓,卸灰口處會產生大量的揚塵通過負壓管吸入除塵系統的除塵器進行二次除塵,因此,不會造成對環境的再次污染。
本實用新型卸灰機二次除塵裝置的優點還在于:
1、環形除塵罩內設有網狀除塵罩,卸灰口處產生的大部分揚塵,會在負壓的作用下附在網狀除塵罩,集聚到一定時候,會自動或依靠人工震動落入下方的灰車內。
2、負壓管內設有閥門,在不卸灰時,可將閥門關閉,節省電耗,方便維護。
附圖說明
圖1為卸灰機揚塵收集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1灰斗、2環形除塵罩、3負壓管、4閥門、5網狀除塵罩、6除塵器進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卸灰機二次除塵裝置,它包括環形除塵罩2、負壓管3。環形除塵罩2的上端與灰斗1的底部連接,灰斗1的卸灰口套在環形除塵罩2內。環形除塵罩2內設有網狀除塵罩5,網狀除塵罩5設置在灰斗1的卸灰口與負壓管3進氣口之間,網狀除塵罩5的下端與環形除塵罩2的下端連接。網狀除塵罩5的網眼直徑為3-10mm。
負壓管3的一端連接在環形除塵罩2的罩壁上并與環形除塵罩2內聯通,另一端與除塵系統的除塵器進氣管6聯通,除塵器進氣時使得負壓管3形成負壓(圖中箭頭方向為管路中空氣向系統除塵器流動的方向)。負壓管3內設有閥門4。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簡單,利用原系統中的設備,無需對現有設備進行大的改動,成本低,可節省電耗與維護等費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未經武漢鋼鐵(集團)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7013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