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循環式多管吸熱民用鍋爐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67062.2 | 申請日: | 2006-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03851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09 |
| 發明(設計)人: | 劉文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文濤 |
| 主分類號: | F24H1/34 | 分類號: | F24H1/34;F24H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12300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循環 式多管 吸熱 民用 鍋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循環水式、多管吸熱供熱鍋爐,是一種采熱效率高、供熱量大、水循環動力大、節省燃料、合理利用熱量的民用小鍋爐。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民用鍋爐,有爐蓋、夾壁爐堂、爐箅、爐門、爐底、夾壁爐筒、出水管和回水管。由于爐筒是單筒,其受熱面積小,采熱效率低,在爐筒上沒有回水管,使爐筒水室的水從出水管至爐筒末端受熱而不能循環,失去了供熱的作用。因鍋爐的采熱供熱效率低,大部分熱量進入炕洞,使火炕太熱,不能睡、不能坐,烙糊衣物、炕革,更可惜的是熱量通過炕洞從煙囪流失,浪費了燃料。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鍋爐的技術不足與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鍋爐,該鍋爐采熱效率高、水循環動力大、供熱量大、節省燃料、避免熱量流失、合理利用熱量的鍋爐。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圓形的夾壁爐堂,其外壁上至爐蓋,下至爐底,內壁上至爐蓋,下至爐箅,上下均與爐堂外壁焊接,兩壁之間的間隙4-5毫米,形成爐堂水室,爐堂的回水管焊接在爐堂水室的下部,是爐堂水室溫度最低的位置,有利于爐堂的水循環。
本實用新型主要改進的技術方案在于爐筒,為適合鍋爐的結構,夾壁爐筒的外壁是長方形筒,內壁是由多根方管并聯組成的長方形。其組成方法是方管的兩端分別伸入兩片篩網架內并焊接。篩網架間隔著方管之間的間隙3-4毫米,方管無邊框篩網架的一端,焊接一段7-9厘米長的長方筒,長方筒的直徑與方管組成的長方形相同。長方筒的另一端伸入爐堂,與爐堂內壁焊接。方管的另一端由篩網架的邊框與爐筒外壁接觸并焊接。爐筒外壁的另一端與爐堂外壁焊接,使爐筒水室與爐堂水室連通。
所述的爐筒水室,是方管之間的間隙和方管與爐筒外壁的間隙形成的爐筒水室。爐筒的回水管設置在鄰近爐筒末端的下面,是爐筒水室溫度最低的位置,有利于爐筒水室的水循環,增加了水循環動力。
鍋爐的出水管設置在爐筒上鄰近長方筒與方管焊接處的方管上面,出水管的位置是爐堂水和爐筒水匯集一起溫度最高的位置,有利于熱水上浮產生水循環動力。
鍋爐的水循環動力,是由水的溫差促成水的比重不同產生的水循環動力。
由多根方管組成的爐筒內壁,使爐筒內壁的吸熱面積增加3倍以上,煙火熱量通過方管內徑,熱量得到充分吸收,提高了鍋爐的采熱效率,爐筒末端設置了回水管,為爐筒提供了水循環的條件,改進了原有鍋爐的缺陷,增加了鍋爐的水循環動力。
經實際使用證實,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燃料相同的情況下,供熱量增加2倍以上,火炕太熱的現象徹底消失。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圖
圖2是篩網架和工具:疏通鏟圖
在附圖中,爐蓋(1)、爐堂外壁(2)、爐堂內壁(3)、爐箅(4)、爐門(5)、爐底(6)、爐堂回水管(7)、爐筒內壁長方筒(8)、出水管(9)、爐筒外壁(10)、爐筒內壁多根方管(11)、爐筒回水管(12)、回水連接管(13)、四通(14)、有邊框篩網架(15)、無邊框篩網架(16)、工具:疏通鏟(17)
具體實施方式
在附圖中,爐蓋(1)下面是圓形爐堂外壁(2)與爐底(6)連接,爐堂內壁(3)上至爐蓋(1),下至爐箅(4)上下均與爐堂外壁(2)焊接,兩壁之間的間隙4-5毫米,形成爐堂水室。爐堂的回水管(7)焊接在爐堂水室的底部,屬爐堂水室的低溫位置。爐箅(4)在爐堂中部,上面是夾壁爐堂,下面的是落灰堂。
夾壁爐筒外壁(10)是長方筒,其內壁是由多根方管(11)和長方筒(8)組成。組成方法是:多根方管(11)的一端,伸入有邊框篩網架(15)內并焊接,篩網架的邊框與爐筒外壁(10)的內徑接觸并焊接,篩網架的邊框間隔著方管(11)與爐筒外壁(10)的間隙3-4毫米,多根方管(11)的另一端伸入無邊框篩網架(16)內并焊接,篩網架間隔著方管之間的間隙3-4毫米。方管無邊框篩網架(16)的一端焊接長方筒(8),長方筒(8)的另一端伸入爐堂與爐堂內壁(3)焊接,爐筒外壁(10)的一端與爐堂外壁(2)焊接,使爐筒水室與爐堂水室連通。所述的爐筒水室是方管之間的間隙和方管與爐筒外壁(10)之間的間隙,形成的爐筒水室。
爐筒的回水管(12)焊接在爐筒末端的下面,是爐筒水溫最低的位置,為爐筒的水循環提供了必需的條件。爐堂回水管(7)通過連接管(13)、四通(14)與爐筒回水管連接。四通的另外兩端,一端安裝放水閥門,一端連接散熱器的回水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文濤,未經劉文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6706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側通太陽集熱管
- 下一篇:一種從高氨氮廢水回收氨水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