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平原地區重力能水力發電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65128.4 | 申請日: | 2006-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11333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23 |
| 發明(設計)人: | 蔣明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蔣明興 |
| 主分類號: | F03B13/00 | 分類號: | F03B13/00;H02K7/18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維益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 地址: | 213163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平原 地區 重力 水力發電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電系統,尤其是一種平原地區重力能水力發電系統。
背景技術
通常的水力發電是靠筑壩擋住上游來水,蓄水成湖,再讓水流從高處經水輪發電機組向下游排水,完成重力能與電能的轉變而得到電力。地熱發電則利用個別地區特有的地熱資源,由熱能變成機械能再帶動發電機工作而發出電力。以上兩種發電方法對地形、地貌、地質、地溫和地理環境、水頭高度、流量等都有特定的要求,發電站建設工程大,投入資金多,建成時間長,對環境影響嚴重,個人難以問津。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平原地區重力能水力發電系統,在平原地區的地下,實現重力能水力發電,克服了以上兩種發電方法的不足,可以讓地能發電在一般家庭中普及,讓取之不盡的天然能源為人們提供真正的綠色電能,這不但緩解國家電力的緊缺,又為百姓節省大量電費的支出。
研究發現,地下除已知的礦物質能(如煤、石油、天然氣、鈾等具有的化學能、核能)和地熱資源已被人類利用外,還有土壤、沙粒、巖石、水、空氣等物質,受地球引力產生的重力勢能長久蘊藏于地下,未被人類發現和利用。液態水從物理學、氣象學和水文學、地質學來講,是受太陽能驅動大自然循環中的一個鏈。調查證實:地下水在地球表層,以不同地質(粘土、沙粒)構造的層面來分布。本實用新型利用地面上水力發電的原理,建立地下上、下水層的流通管路,將流水的位能、動能和壓能利用本實用新型的專門的發電系統,實現純天然能發電,從中獲得真正綠色環保的可再生能源。從一定意義來說,它象風能、海洋式能和太陽的光能、熱能一樣,屬于太陽能的一種再利用。
依據水力學原理,水流能量E=Z(位能)+p/r(壓能)+v2/2g(動能),水能總量與液位差H差、進水液面高度為H進、排水液面高度為H排、則H差=H進一H排;流速;流量有關。在計劃地能發電能量時,必須盡可能提高三要素的絕對值,得到最大的電能。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平原地區重力能水力發電系統,在地下18~22m鉆直徑25cm地表井一口(能保持潔凈水源的不間斷供應就行),再開一口深度在70m以上,直徑為7cm的沙層排水井一口(保證排水暢通就行);進水管插入地表井的水下,排水管插入沙層排水井的井底,排水管排出的水位低于進水管的水面高度。由連接管密封連接進、排水管,連接管穿過水輪發電機組,水輪發電機組具有水輪和同軸的磁性轉子。在進水管的上方設置有儲水箱,在儲水箱的頂部設置有水箱管口,下方設置有水箱閥門。在初次啟動時,首先打開水量調節閥,開啟水箱閥門,由水箱管口向箱內注水或從水箱管口向外抽氣,直至管內沒有空氣,立即關閉控制閥,管內水在虹吸作用下形成強大水流,帶動水輪發電機組的葉輪和磁性轉子轉動,實現發電。
為了防止停機時管內水的流失,使空氣進入管道,破壞虹吸作用,所述進水管的管口設置帶過濾網的止回閥。
為了防止在停機時關閉水量調節閥空氣進入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管口設置壓力自控閥。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地下可再生能源進行發電,理論科學創新,結構簡單合理,發電安全環保,運行成本低廉,便于推廣使用;在平原地區利用地下重力能水力發電,非但不會消耗匱乏的地下水資源,相反會在得到電力的同時,促進深層地下水的補給,恢復地下水資源的原生態動平衡,有利當代社會經濟的良性循環和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積極改善地面下沉的勢態,為子孫后代儲存必須的地下淡水資源。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水輪發電機組??2.進水管??3.出水管??4.連接管??5.儲水箱??6.水箱管口??7.水箱閥門??8.水量調節閥??9.止回閥??10.壓力自控閥??11.電力控制箱??12.地表井??13.排水井??14.水輪??15.磁性轉子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蔣明興,未經蔣明興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6512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自動沖擊泵舉反循環鉆機
- 下一篇:LED燈泡改良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