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壓力保持閥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61951.8 | 申請日: | 2006-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99893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02 |
| 發明(設計)人: | 鄧之鯨;朱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瑞科(蚌埠)壓縮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17/04 | 分類號: | F16K17/04;F16K99/00;F16K15/02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楊晉弘 |
| 地址: | 233052***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力 保持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壓縮機氣體壓力控制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壓力保持閥。
背景技術
壓縮機用壓力保持閥是一種不用外加能源,在一定范圍內可手動調節閥門開啟值,并具有止逆功能,串接在氣體輸送管線上的自力式閥門,其作用是保持過濾元件不受高速氣流沖擊而損壞,在高壓壓縮機啟動運行后,閥前氣體壓力上升到工況要求值時,閥門才打開,使后處理設備內的氣流速度得以減緩,保護設備的安全運行,當出現緊急停機或誤操作時,其止逆功能使高壓氣體不會倒流。
傳統的壓力保持閥結構由錐形閥門和球形閥門等組成。閥門的升降距離是選擇導向套與本體之間的墊片來進行調整的,或用切齊閥門的端面進行調整,由于傳統壓力保持閥采用彈簧間接壓住閥桿進行調節開啟壓力,所需的密封彈簧壓力與密封喉徑成正比,密封喉徑越大,其所需的密封彈簧壓力就越大,所以存在以下缺點:1、彈簧的負荷大,調整范圍小且精度低,不易掌據;2、結構尺寸較大,成本增高;3、由于結構的制約而使得流量被限制在一定范圍內,而且關閉壓力與開啟壓力的壓差較大,只能適用于小排量高壓壓縮機。針對上述問題進行廣泛的檢索,尚未發現相關的技術解決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壓力保持閥結構復雜、彈簧的負荷大、調整范圍小、且精度低不易控制、關閉與開啟壓力的壓差較大等技術缺陷而設計的一種壓力保持閥。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壓力保持閥,它由閥體、閥芯、進氣部分、出氣部分和彈簧調壓機構組成,閥體的空腔中設有相配合的閥芯,閥體上還設有與空腔相通的進氣嘴和出氣嘴、以及與閥芯配合的彈簧調壓機構,其特征在于:閥體的空腔兩端設有同心貫通的圓孔、中部設有進氣腔和出氣腔,進氣腔和出氣腔之間設有一個閥座,閥座上設有一段錐孔,閥芯兩端分別設有密封軸與空腔兩端的圓孔配合,閥芯中部設有一段錐度小于閥座上錐孔的錐體,錐體和錐孔在接觸處呈線性密封配合,并且錐體部分與氣體接觸的能產生軸向推力的有效面積大于閥芯其他部分與氣體接觸的能產生軸向推力的有效面積,在閥體的一端連接一個套帽,套帽內腔中設有一個彈簧,套帽的一端設有一個與彈簧相配合的調壓螺桿。
為了完善壓力保持閥的調整裝置,彈簧的另一端連接一個彈簧座與行程限位套配合,閥芯端部與行程限位套之間設有一個鋼球,出氣腔上安裝有一出氣嘴,其內腔中設有一個止逆閥桿,止逆閥桿一端裝有一段錐體與出氣嘴的錐孔配合,止逆閥桿上還設有與出氣嘴配合的彈簧。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根據壓力保持閥的使用工況條件,通過對閥芯和閥體的特殊設計,使壓力保持閥構成進氣室和排氣室,壓力保持閥的閥芯作為主要運動密封元件,左右兩端的密封軸上有O形密封圈,密封軸與空腔兩端的圓孔配合起密封作用,閥芯中部設有一段錐度小于閥座上錐孔的錐體,進氣室的柱塞直徑略大于錐孔線性密封處的直徑,隨著進氣壓力的增高,合理的面積比使閥芯得到一個克服彈簧的推力,推動閥芯與閥座之間發生位移,達到啟閉目的,閥芯與閥座的密封為線接觸密封,密封閥座為獨立元件,排氣室的柱塞直徑與密封處相等,對開啟狀態的閥芯不會產生附加氣體力,保證閥芯動作平穩,使閥的喉徑不受結構和彈簧的限制,可以做得較大,適用于大排量和變工況狀態。調節機構的彈簧較小,使得整體結構變小;調節精度得以提高,機構簡單,止逆機構采用軟密封,密封嚴密且無噪聲。
本發明設計與現有技術相比有如下優點:1、解決了壓力保持閥流量不能增大的瓶頸問題,2、使用壓力廣,壓力高達40Mpa,3、原閥喉徑最大為Φ6mm現已設計的為Φ24mm,閥的流量是原來的十幾倍,4、構造簡單,易損件少,加工組裝方便,互換性強,利于維護,5、彈簧小,外形比原小排量的閥還小,故成本低,6、可靠性高,采用不銹鋼閥體,不受氣質影響,使用場合廣泛,7、采用壓力平衡方法設計,閥后壓力對閥的開啟沒有影響8、調節開啟壓力非常方便,調節設定精度高,彈簧只須克服很小的氣體壓差9、不同設定值的壓力保持閥根據工藝流程,可以串聯或并聯于管道中,成為自動程序閥,拓寬了使用范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壓力保持閥的剖視圖;
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壓力保持閥進排氣室和錐面線性密封處壓力工作示意圖;
圖3是閥芯錐體部分有效面積的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瑞科(蚌埠)壓縮機有限公司,未經安瑞科(蚌埠)壓縮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6195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