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動自行車車架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58704.2 | 申請日: | 2006-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92272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2-1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啟志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啟志 |
| 主分類號: | B62K11/02 | 分類號: | B62K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文彬 |
| 地址: | 635100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自行車 車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自行車,特別涉及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
背景技術
我國自行車的擁有量高居世界之首,號稱“自行車王國”。大多數中國家庭離不開自行車,上學、上下班、接送孩子、旅行、休閑……無論城鄉、還是大中小城市,自行車仍是中國大眾常用的交通工具。近年來,自行車市場不斷變化,電動自動車因舒適、便捷、時尚而風行全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對產品的需求也不僅局限于性能而是更注重個性化。
目前,市場上電動自行車車架,包括頭管、含有踏板座的主體管、五通、中管、連體后衣架、電池滑盒及后下叉,所述頭管與車把相連,所述主體管的一端連接頭管中部、另一端連接五通,中管的下端與五通連接、其中部與連體后衣架端部相連,連體后衣架靠近中管那端的下方設有與其相連的電池滑盒,此結構的電動自行車車架設計重心偏高,上下車不方便。另外電動自行車的控制器盒子設置在車把中間,好像一件新衣服加了個補丁很難看,使整車外型不流暢、視覺不美觀,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電動自行車車架結構設計重心偏高、上下車不方便,另外存在整車外型不流暢、結構不美觀,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缺陷,提供了一種能夠使控制器盒與電動自行車車架合為一體的合理結構,使整車外型流暢、視覺更美觀,滿足大眾需求,并且設計重心低、便于上下車,結構設計合理的電動自行車車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包括頭管、含有踏板座的主體管、五通、中管、連體后衣架、電池滑盒及后下叉。為了使電動自行車車架結構設計更合理、使整車的重心較低,更適合1.70米以下的人騎行,根據人體工學原理,所述主體管為“U”形。為了使控制器盒與整車融為一體,使整車的外形流暢、結構美觀,將避震轉軸、電池滑盒及控制器盒三個部件連為一體,控制器盒設于所述電池滑盒下方、并通過避震轉軸與所述電池滑盒相連。為了增加整車的避震效果,所述連體后衣架與所述后下叉之間增設有與其相連的避震彈簧,所述后下叉的一端連接避震彈簧、另一端連接避震轉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根據人體工學原理,采用了主體管為“U”形的結構,因此可使整車重心比較低,上下車更方便,特別適合身高1.70米以下的人騎行。
2)相比現有技術中的控制器盒設置在車把中間的結構,采用了通過避震轉軸將控制器盒子和電池盒滑道三個部件合為一體,因此具有結構合理,整車外型流暢、視覺更美觀,符合大眾要求的優點。
3)在連體后衣架與后下叉之間增設了與其相連的避震彈簧的結構,使整車增加了避震效果,騎行更舒適。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動自行車車架結構簡圖。
圖中:1頭管、2主體管、3控制器盒、4避震轉軸、5后下叉、6避震彈簧、7連體后衣架、8電池滑盒、9中管、10五通、11踏板座。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包括頭管1、含有踏板座11的主體管2、五通10、中管9、連體后衣架7、電池滑盒8及后下叉5。所述頭管1與車把相連,所述主體管2一端連接頭管1中部、另一端連接五通10,中管9的下端連接五通10、其9中部與連體后衣架7端部相連,連體后衣架7靠近中管9那端的下方設有與其7相連的電池滑盒8。為了使電動自行車車架結構設計更合理、使整車的重心較低,更適合1.70米以下的人騎行,根據人體工學原理,所述主體管1為“U”形。為了使控制器盒3與整車融為一體,使整車的外形流暢、結構美觀,將避震轉軸4、電池滑盒8及控制器盒3三個部件連為一體,控制器盒3設于所述電池滑盒8下方、并通過避震轉軸4與所述電池滑盒8相連。為了增加整車的避震效果,所述連體后衣架7與所述后下叉5之間增設有與其7、5相連的避震彈簧6,所述后下叉5的一端連接避震彈簧6、另一端連接避震轉軸4。本實用新型電動自行車車架經過破壞性沖擊實驗,安全性達到出口歐洲標準。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較優選的具體實施方式的一種,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的通常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啟志,未經劉啟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5870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