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無盲區機動車后視鏡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58539.0 | 申請日: | 2006-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88457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2-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子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子林 |
| 主分類號: | B60R1/08 | 分類號: | B60R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匯友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張雅軍;高云瑞 |
| 地址: | 100053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盲區 機動車 后視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后視鏡,特別是指一種可裝于各類機動車內的無盲區后視鏡。
背景技術
目前在機動車上廣泛使用的后視鏡,其內后視鏡由于遮陽板位置的限制,不能過長,因此只能看見車后窗的情況;而車外左右后視鏡由于視線的問題難以觀察到靠近汽車的側后方物體,在左右后視鏡與車內后視鏡的視覺區之間存在盲區,無法完全觀察兩側和后方180度范圍內的路況。車輛行進中,當后車處于駕駛員視覺盲區時,如未能及時發現,在此時盲目并道或轉向,往往會引起交通事故的發生。據統計,由于后視鏡盲區造成交通事故在中國約占30%,美國約占20%,并且70%高速公路變換車道發生的交通事故是由于后視鏡盲區產生的。
為減少盲區帶來的危害,常常需要駕駛員左右轉頭至一定角度(通常為120度角)觀察盲區內情況,再迅速轉回正前方,這給駕駛員帶來很多不便,同時駕駛員在觀察盲區時,前方又容易發生危險,不利于安全駕駛。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讓機動車駕駛員不需回頭就可以看到兩側和后方180度范圍內的路況,徹底消除盲區,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的新型無盲區機動車后視鏡。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它包括主后視鏡,主后視鏡上側裝設有一凸面鏡,主后視鏡背面貼覆一對大小、形狀均相同的長條形模塊,凸面鏡背面貼覆一對大小、形狀均相同的斜楔形模塊,安裝時,使凸面鏡略向前傾;長條形模塊與斜楔形模塊上分別設有相互一一對應的五個螺孔;兩個相同的固定調節件分別卡裝于貼覆在主后視鏡與凸面鏡背面的模塊上,固定調節件上設有上、下螺孔,分別與貼覆在凸面鏡與主后視鏡背面的模塊上的每一組螺孔對應,用螺釘固定。由于機動車的后視鏡的位置有高有低,為了正好裝在機動車頂篷下部,固定調節件安裝在凸面鏡與主后視鏡背面時,它的上、下螺孔可從模塊的第一組螺孔順次調到第五組螺孔,合適后,用螺釘固定。主后視鏡為平面鏡。
將本實用新型背面的兩個固定件用高強膠直接粘貼在原后視鏡鏡面上,而無需拆卸原車內后視鏡,這一設計使現有機動車的改裝變得非常簡便。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1、設計合理,從凸面鏡上一眼就可看到車外后方及左右側后方,視景連續且無盲區;
2、由于平面鏡與凸面鏡配合,從凸面鏡看車外后方,視景變小,距離判斷不夠準確,可用平面鏡來補充;
3、不僅能看到車外狀況,還能看到車內狀況,不用回頭;
4、結構新穎,不影響現有結構,便于安裝,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無盲區機動車后視鏡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無盲區機動車后視鏡未安裝固定調節件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無盲區機動車后視鏡中固定調節件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無盲區機動車后視鏡中固定調節件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無盲區機動車后視鏡背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所述的無盲區機動車后視鏡,主后視鏡1為平面鏡,其上側裝設有一凸面鏡2,主后視鏡1背面貼覆一對大小形狀均相同的長條形模塊3,凸面鏡2背面貼覆一對大小形狀均相同的斜楔形模塊4,安裝時,可使凸面鏡2略向前傾;長條形模塊3與斜楔形模塊4上分別設有相互一一對應的五個螺孔31、41;兩個相同的固定調節件5分別卡裝于貼覆在主后視鏡1與凸面鏡2背面的模塊上,固定調節件5上設有上、下螺孔51、52,分別與貼覆在凸面鏡2與主后視鏡1背面的模塊上的第一組螺孔41、31對應,用螺釘固定。由于機動車的后視鏡的位置有高有低,為了正好裝在機動車頂篷下部,固定調節件5安裝在主后視鏡1與凸面鏡2背面時,它的上、下螺孔51、52可從模塊的第一組螺孔順次調到第五組螺孔,合適后,用螺釘固定。
將兩個固定件的背側面53直接粘貼在原后視鏡鏡面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子林,未經王子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5853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