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氣動泵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54252.0 | 申請日: | 2006-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89294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2-12 |
| 發明(設計)人: | 冼樹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冼樹森 |
| 主分類號: | F04B43/06 | 分類號: | F04B43/06;F04B45/053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南鋒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陳松濤 |
| 地址: | 526000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氣動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泵的領域,尤其是一種氣動泵。
背景技術
現有的氣動泵的膜片由于反復不斷地做功很容易損壞,氣動泵使用不久就需要更換膜片,同時由于采用常用的單向閥,流通性能不好,使得氣動泵在大的氣壓下也得不到大流量,造成能源上的浪費。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效利用率高、耐用、結構簡單環保衛生的氣動泵。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氣動泵包括帶有開口內腔的泵體、上蓋、下蓋、軸和膜片,所述的軸穿過整個泵體,軸的一端設有與泵體相配合的內蓋,所述膜片固定在軸兩端并置于泵體外,在泵體上設有進出管道和氣體通道,進出管道內設有單向閥,在泵體上設有進出管道和氣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體內腔設有分配閥;所述的膜片內設有金屬片;所述的單向閥由套筒式的閥體和閥芯兩部分組成,閥體套在閥芯上。
所述的金屬片與軸采用螺紋連接。
所述分配閥為三通閥。
所述的閥芯為帶有滑竿的碗形體。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泵體內腔設有分配閥,且為三通閥,其中兩個閥口可實現對氣體的分流,推動兩膜片同時做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另一個閥口與外界相通,可用于緩壓通氣。
2、在膜片內設有金屬片,金屬片與軸采用螺紋連接,膜片與金屬片為一體避免了膜片在呼和吸的過程中脫離金屬片,且螺紋連接使得膜片更為牢固地固定在軸上,膜片更為耐用。
3、單向閥由套筒式的閥體和閥芯兩部分組成,閥體套在閥芯上,采用這種結構的單向閥,其結構簡單,處于導通狀態時,閥口開口比現有單向閥開口大,使得單向閥流通順暢,同時在同樣氣壓下,流量將更大,大大提高了氣動泵的有效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部分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單向閥部分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泵體,1’泵體內腔,2上蓋,3下蓋,4膜片,41金屬片,5軸,6內蓋,61氣孔,7上腔,8下腔,9管接頭,10進氣口,11分配閥,111分配閥閥門,12壓緊彈簧,13卡板,14墊圈,15進出管道,16單向閥,17閥體,171滑槽,18閥芯,181碗形體,182滑竿,183凸臺,184彈簧,19通氣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和2所示,一種氣動泵包括帶有開口內腔的泵體1、上蓋2、下蓋3、膜片4和軸5,泵體1與上下蓋2、3之間是通過螺釘連接一起,軸5穿過整個泵體1,軸5的一端設有與泵體內腔1’開口相配合的內蓋6,膜片4固定在軸5的兩端并置于泵體1外,兩膜片4分別緊貼在泵體1和內蓋6上,內蓋6、泵體與上、下蓋分別形成了上腔7、下腔8,在泵體1上設有進出管道15和氣體通道,進出管道15一端與管接頭9連接,另一端裝有單向閥16,進出管道15連通上下腔7、8與外界;在泵體1上設有與泵體內腔1’相通的進氣口10;泵體內腔1’設有分配閥11,所述的內蓋6和泵體1密封端上設有與分配閥相配合的氣孔61,同時泵體設有通氣口19,所述的分配閥11為三通閥,三個閥口分別與兩氣孔61和通氣口19連通。在分配閥11側邊設有壓緊分配閥閥門111的壓緊彈簧12,彈簧12通過卡在軸5上的U形卡板13固定,軸5上套有兩墊圈14對卡板13進行限位;所述的膜片4內置有金屬片41,金屬片41與軸5之間采用螺紋連接。
圖3所示,所述的單向閥由套筒式的閥體17和閥芯18兩部分組成,閥體17套在閥芯18上,閥芯18為帶有滑竿182的碗形體181,滑竿182的兩側設有凸臺183,在滑竿182遠離碗形體181的一端設有彈簧184;流體從右邊過來時,碗形體181緊貼住閥體17,單向閥處于關閉狀態;流體從左邊過來時,流體擠壓碗形體181,滑竿182沿著閥體17上的滑槽171向右運動,彈簧184被壓縮,單向閥處于導通狀態,無流體壓力時,閥芯18將由彈簧184的回復力帶動其回復;實現單向導通控制,該結構的單向閥結構簡單,且保證其暢通。
圖1和2所示,氣動泵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過進氣口10對氣動泵充氣,在壓力的作用下推動兩膜片4的一呼一吸,吸的時候流體從其中一管接頭9進入到上下內腔7、8,呼的時候流體從上下內腔7、8流出到另一管接頭9,實現了抽流體的目的。進出管道15的進和出可通過改變單向閥16安裝方向來改變。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前提下做出若干變形或改進,這些也應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冼樹森,未經冼樹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5425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骨內釘及其專用工具的改良結構
- 下一篇:加工內孔油槽的專用夾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