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油輪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40313.8 | 申請日: | 2006-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77998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21 |
| 發明(設計)人: | 胡云平;劉桂云;趙麗君;張常漢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3B25/12 | 分類號: | B63B25/12 |
| 代理公司: | 寧波海曙奧圣專利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程曉明 |
| 地址: | 315211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輪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運輸船舶,尤其是涉及一種油輪。
背景技術
現有的油輪基本上都是空放的單程運輸,從中國到中東有4300多公里,單程運輸時間約15天,按油輪每天的成本從油費上計算:油輪消耗油50噸/天,重油價3500元/噸,一個空放油成本為3500×50×15=2625000元;按中國每年進口1.25億噸原油,平均分配中東以20萬噸的油輪為標準,每年共需要63艘油輪,單程運輸共需花費63×2625000=16.4億元,也就是每年存在16.4億元的空放油成本浪費;此外,貨油卸空后返回途中必須壓海水進入貨油艙內,以保證必要的吃水和平衡,再次裝油就需要用原油洗艙,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原油入海的機會,造成海洋環境的污染。為了解決存在的問題,人們已經開發出雙層船殼油船,并在雙層船殼之間的空間中開辟了專用壓艙水艙,這樣解決了對海洋環境污染的問題,但仍然未能解決單程空放產生的運輸成本的問題。
在2006年7月12日公告授權的專利號為CN02122755.1的中國發明專利說明書中公開了一種運輸油和淡水的油輪的船體構造的使用方法,它把形成為雙重船殼空間的壓載艙全部作為淡水艙,另外在船體的中央設置兩個兼用壓載海水艙和淡水貨艙的兼用艙,可以在往程運輸油貨,在返程運輸淡水,實現了油輪沒有空載航行,同時也減少了海洋的污染;但是這種方法只是把原來的壓載艙改成了淡水艙,在返程中貨油艙的空間沒被利用,淡水艙的可用空間比較小,產生的經濟效益不大,且此結構只適用于雙重船殼的油輪,應用范圍不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充分利用貨油艙的空間,經濟效益大,應用范圍廣的油輪。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油輪,包括船殼和多個貨油艙,所述的貨油艙里設置有水囊和油囊,所述的油囊上設置有油管,所述的水囊上設置有水管,所述的貨油艙里設置有交替使用所述的水囊和所述的油囊的移動裝置。
所述的移動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的貨油艙艙壁上的滑軌和設置在所述的滑軌上的多個滑輪組件,所述的滑輪組件的下端分別與所述的油囊和所述的水囊固定連接。
所述的油囊囊壁上設置有電加溫設備,所述的油囊外部設置有鋼絲網,所述的油囊的耐溫大于等于80℃,耐壓大于等于10個大氣壓。
所述的船殼為單層船殼,所述的水囊中有一到兩個為淡水和海水的兼用水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此結構適用于目前已有的單、雙殼油輪,只需經適當的改造,就可以降低成本,為全世界節約數億美元的造船費用;油囊囊壁上設置有電加溫設備且能耐溫80℃、耐壓10Pa的性能可使原油保持液體狀態,油囊的外部設置有鋼絲網,可在發生海損事故時保護油囊不受破壞;由于油囊和水囊具有軟性,在發生海損事故時也能起到緩沖的作用,降低事故帶來的損失,且油囊重復使用無需進行原油洗艙,減少了對海洋環境的污染;且油輪設置有油囊和水囊的交替移動裝置,能夠充分利用油輪在往程裝油和回程裝水時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提高船舶的營運率,同時也大大增加了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貨油艙結構的縱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如圖所示,一種油輪,包括雙層船殼1和貨油艙2,貨油艙2里設置有油囊3和水囊4,油囊3上設置有油管31,水囊4上設置有水管41,貨油艙2的艙壁21上設置有滑軌5,滑軌5上設置有多個滑輪組件6,滑輪組件6的下端分別與油囊3和水囊4固定連接,從而實現油囊3和水囊4的自由伸縮和交替使用,油囊3的囊壁上設置有電加溫設備(圖中未顯示),且油囊3的外部設置有鋼絲網(圖中未顯示),油囊3的耐溫大于等于80℃,耐壓大于等于10個大氣壓,除此之外,雙層船殼1的空間內可設置海水壓載艙,并且這些海水壓載艙也可兼作為淡水艙。
實施例二:油輪為單層船殼,所有水囊中有一到兩個用作淡水和海水的兼用水囊,這樣當油輪卸油與裝水或卸水與裝油之間需要壓載時,可以在兼用水囊中裝上海水來作為壓載艙使用,而到達裝油地或裝水地時,則可以放出海水,或裝上淡水,或為油囊騰出空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大學,未經寧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4031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帶有側導風結構的發電機
- 下一篇:內置環向方型扁鋼增強塑料管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