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海竿釣魚自動提鉤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30387.3 | 申請日: | 2006-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80288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彥龍;王悅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彥龍 |
| 主分類號: | A01K87/00 | 分類號: | A01K87/00;A01K97/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聯科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張曉萍 |
| 地址: | 473003河南省南陽市***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釣魚 自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釣魚器具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海竿釣魚自動提鉤裝置。
背景技術
在公知的技術中,使用海竿釣魚,通常是在漁竿的前端置一鈴鐺,垂釣中當魚咬鉤時,鈴鐺發出的鈴聲,提示釣者及時提拉漁竿,稍有遲緩,魚便會溜跑。有的采用多竿垂釣,但在夜間釣魚時,往往判斷不清是哪個桿的鈴響,以致產生誤提釣竿。特別是在魚咬鉤機會較少時,垂釣者守侯時間較長,釣者容易精神疲憊。目前,市場上有的漁竿是在固定漁竿的支架上設有自動提竿機構,當魚咬鉤時靠提竿機關中彈簧的張力將竿舉起,這類釣具由于舉竿需要較大的彈力,因而一般結構復雜,比較笨重,攜帶使用都不方便。也有的漁竿是在繞線輪部位加設發條、棘輪、棘爪和扳機,在魚咬鉤時,激發繞線輪回彈,達到自動彈線提鉤的目的。這類釣具的缺陷一是結構比較復雜,造價較高,是甩線不方便,距離受到限制,三是自動提鉤機構的靈敏度不能根據釣魚的大小調整,小魚拖鉤力量較小,容易因遲鈍而提鉤失靈,大魚拖鉤力量較大,咬鉤未穩提鉤激發,魚也容易溜掉。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緊便、輕巧靈活、裝拆快捷、攜帶方便、靈敏度可調,性能可靠、釣中率高的組合式海桿釣魚自動提鉤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在海竿手把前部通過卡接件配裝有卷繞式拉力機構,在其前方對應裝有一套扳機式激發組件,該組件通過卡接件配裝在靠近海竿過線環部位的桿體上。
所述卷繞式拉力機構具有一個上下扣合的殼體,殼體的中心部位設有固定軸和同軸設置的帶繩槽的繩輪,在固定軸上纏繞一卷簧彈性件,卷簧彈性件的自由端設有環扣,該環扣卡裝在繩輪上設置的梯形卡槽內,繩輪的繩槽內纏繞有拉繩,拉繩的一端與環扣連接,另一端通過殼體側部的開口向外伸出,其伸出端分別設有與扳機式激發組件連接的掛接件和用于彈拉漁線的掛線鉤。
所述扳機式激發組件具有一個平板狀或弧面板狀的扳機支座,其上固裝有固定環和可與掛接件相連接的定位支架,固定環上鉸接有扳機,扳機的一端設有一個以上用于掛接漁線的掛線凹槽,另一端為用于插接掛接件的直桿狀端頭或環形端頭。
所述卡接件為尼龍或金屬片的鎖緊卡帶或卡箍。
所述卷簧彈性件可采用鋼帶盤簧,也可采用鋼絲繞制的扭力彈簧。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海桿釣魚自動提鉤裝置,可方便地與各種海竿配套使用,無須對漁竿加任何改造。由于該裝置采用了卷繞式拉力提線結構,可根據釣魚的大小,對提線靈敏度進行調整,其提線的力度也可通過調整卷簧拉力件的掛接距離來實現。與現有技術相比,該裝置具有構件組裝靈活、操作簡便、提鉤可靠、釣中率高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卷繞式拉力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圖1、圖2、圖3,本實用新型的自動提鉤裝置由一個卷繞式拉力機構4和一套扳機式激發組件組成,其中,卷繞式拉力機構4通過卡接件12配裝在海竿手把前部的竿體1上,卡接件12可采用尼龍或金屬片的鎖緊卡帶或卡箍。的扳機式激發組件安裝在靠近過線環7部位的竿體1上,并與卷繞式拉力機構4相對應。卷繞式拉力機構4由拉繩4-1、掛接件4-2、掛線鉤4-3繩輪4-4、固定軸4-5、卷簧彈性件4-6、殼體4-9組成(見圖2),其中,殼體4-9為上下扣合的盒狀結構,側部開有伸縮拉繩4-1的開口,固定軸4-5安裝在殼體4-9的中心部位,繩輪4-4與固定軸4-5同軸置放在殼體4-9內,繩輪4-4的外圓周帶有繩槽,以防止拉繩4-1卡死。卷簧彈性件4-6可采用鋼帶盤簧,也可采用鋼絲繞制的扭力彈簧,并纏繞在固定軸4-5上,其一端與固定軸4-5連接,另一端設有環扣4-8,該環扣4-8卡接在繩輪4-4上的梯形卡槽4-7內。拉繩4-1纏繞在繩輪4-4的繩槽內,一端與卷簧彈性件4-6的環扣4-8連接,另一端可自由地通過殼體4-9側部的開口向外拉伸。掛接件4-2可設置為長環狀,與拉繩4-1的伸出端連接。掛線鉤4-3連接在拉繩4-1的前部,用于鉤掛、彈拉漁線5。扳機式激發組件包括扳機支座6、固定環9、定位支架8和扳機10,其中,扳機支座6可以采用平板狀,也可以采用弧面板狀結構,定位支架8與固定環9安裝在扳機支座6上。扳機10與固定環9相鉸接,扳機10的一端設有1~3個掛線凹槽,可通過不同的掛線位置對提鉤裝置的靈敏度進行調整,另一端為直桿狀端頭或環形端頭,用于插接掛接件4-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彥龍,未經王彥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3038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