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定量閥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30207.1 | 申請日: | 2006-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71996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鑄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鑄紅 |
| 主分類號: | F16K31/04 | 分類號: | F16K31/04;F16K5/06;G05D7/06 |
| 代理公司: | 鄭州科維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理君 |
| 地址: | 524022廣東省湛***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定量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定量調節流量的閥體,具體涉及廣泛用于造紙行業對紙漿流量進行控制由電氣元件進行驅動的定量閥。
背景技術:
造紙生產中定量控制至關重要,定量控制是由QCS(質量控制系統)測得成紙定量去控制定量閥的開度,國內多是一直以來依賴進口瑞典或芬蘭產品,價格昂貴,且控制精度不高,開環分辨率一般在全行程90度分成4000步左右,因此國內一些企業也在積極研發控制精度更高的產品,公開為2806915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精密電動V形球閥”,專利權人為上海西派埃儀表成套有限公司,主要采用操作器、驅動器、執行機構和V形球閥構成,從該公司的網站了解到該球閥的開環分辨率全行程90度分成7000,已經大大提高了控制精度,但隨著質量要求的提高,市場越來越需要控制精度更高的產品出現。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價格低、精度高的定量閥,采用高分辨率步進電機作為驅動元件,使閥體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閥門從關到開全行程90度分成4000到128000步,既可單獨實現手動操作,又可接受計算機脈沖信號,可對紙漿流量及其它含有懸浮狀、顆粒狀介質進行高精度控制。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定量閥,包括閥體和執行機構,閥體通過聯軸器與執行機構連接,執行機構主要由減速機、步進電機、手柄、反饋電阻和限位開關構成,其特征在于:步進電機、反饋電阻、限位開關均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主要由步進電機驅動器和可編程控制器構成,步進電機驅動器的雙向調節開關控制端與可編程控制器的自動控制端連接。
所述的閥體為不銹鋼可動硬密封V型切斷球閥。
所述的步進電機為兩相步進電機,兩相步進電機的四個接線端與步進電機驅動器的驅動輸出端連接。
所述的步進電機驅動器為兩相步進電機控制器。
所述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采用通用PLC,PLC輸入端連接控制器面板“手動/自動”開關、手動“開”按鍵、手動“關”按鍵;PLC輸出端與步進電機驅動器的雙向調節開關控制端、限位開關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型的控制精度高,且范圍可調,閥門從關到開全行程90度可分成4000到128000步。
2、本實用新型兼容性好,可與任何QCS兼容,如ABB、MESTO、HONEYWELL、YOKAGAWA等。
3、本實用新型的閥體為不銹鋼可動硬密封V型切斷球閥,具有等百分比特性。
4、本實用新型接線簡單,閥體與控制器距離可達300m,一般都能滿足造紙廠使用要求。
5、本實用新型的閥門開度具有數碼顯示,方便人為控制,閥門開度反饋電阻電壓信號送控制器面板直接顯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器的電氣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圖2所示,該定量閥包括不銹鋼可動硬密封V型切斷球閥閥體1和執行機構,閥體1通過聯軸器2與執行機構連接,執行機構主要由減速機3、兩相步進電機4、手柄5、反饋電阻和限位開關6構成,步進電機4、反饋電阻和限位開關6均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主要由步進電機驅動器和可編程控制器構成,步進電機驅動器的雙向調節開關控制端與可編程控制器的輸出端連接,兩相步進電機的四個接線端與步進電機驅動器的驅動輸出端連接。
手動時,按動“開”按鍵9(接可編程控制器I0.2輸入)或“關”按鍵10(接可編程控制器I0.3輸入),通過PLC軟件運行后由Q0.0和Q0.1輸出端控制步進電機4正反轉,進而帶動減速機3旋轉,通過聯軸器2帶動閥體1動作,且有閥門開度反饋電阻反饋顯示及“開”或“關”限位。自動時,連接計算機控制系統,可接受計算機系統的脈沖控制信號,執行與“手動”相同動作,且有4-20mADC開度輸出反饋給計算機系統。當停電或其它緊急情況下,可直接在使用現場操作手柄5,“開”、“關”閥體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鑄紅,未經劉鑄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3020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