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粉煤灰復燃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28029.9 | 申請日: | 2006-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72107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佃明;王蘭才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佃明;王蘭才 |
| 主分類號: | F23B70/00 | 分類號: | F23B70/00;F23C10/26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冀科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淑敏;徐瑞豐 |
| 地址: | 050031河北省石家莊市***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循環 流化床 鍋爐 粉煤 復燃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循環流化床鍋爐粉煤灰復燃裝置,屬于鍋爐附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循環流化床鍋爐在運行過程中,會有大量的粉煤灰(又稱飛灰)隨煙氣排出爐外。在飛灰中,仍然有許多可燃物夾雜在其中,如果直接廢棄,不僅會浪費大量的燃料,且不利于環保。因此,用戶采用多種粉煤灰利用措施,如粉煤灰復燃技術,以利節能和環保。目前,生產中所采取的粉煤灰復燃技術有兩種,其中,一種方法是將粉煤灰從鍋爐密相區上部輸入爐內,俗稱“面飼”,另一種方法是從鍋爐的料床底部輸入爐內,俗稱“底飼”,“面飼”不足之處是飛灰易被吹到低氧區不易燃盡;“底飼”不足之處是底飼風壓與爐膛床壓不協調,床壓波動大,運行不可靠。因此,采用上述兩種措施均不利于粉煤灰在爐內的充分燃燒,燃燒效果不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循環流化床鍋爐粉煤灰復燃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能確保粉煤灰復燃效果好,且有利于環保。
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循環流化床鍋爐粉煤灰復燃裝置,它包括連接于除塵器灰斗3下部的給料機4,與給料機4出灰口相連的噴射泵7,所述噴射泵7一端經通風管道6與風機5連通,另一端與輸灰管9相連,輸灰管9的出灰口端與鍋爐12的返料閥11連通。
上述循環流化床鍋爐粉煤灰復燃裝置,所述輸灰管9靠近出灰口端串接有一段滿足鍋爐啟停膨脹的耐磨柔性軟管10。
上述循環流化床鍋爐粉煤灰復燃裝置,所述輸灰管9上連接有旁通安全閥1和串接有互動閥8。
上述循環流化床鍋爐粉煤灰復燃裝置,所述輸出管9的出灰口端與水平方向有一傾斜夾角α,α的角度為10°-65°。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循環流化床鍋爐粉煤灰復燃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不同的是它的輸灰管的出灰口端與鍋爐設在分離器下端的返料閥直接連通,這樣可使飛灰提前在返料閥內預熱,升溫再被送入爐內進行二次燃燒。由于此處所對的恰是鍋爐燃燒室的富氧高溫區域,故被輸入到爐內的粉煤灰可得到充分燃燒,以降低飛灰含碳量和減少飛灰量。其積極效果是可明顯降低能耗,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廢棄物排放量,有利于環保。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是循環流化床鍋爐較理想的配套產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為:1.安全閥??2.導灰管??3.除塵器灰斗??4.給料機??5.風機??6.通風管道??7.噴射泵??8.互動閥??9.輸灰管??10.耐磨柔性軟管??11.返料閥??12.鍋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參見附圖,本實用新型的構成中包括連接于除塵器灰斗3下部的給料機4、與給料機4出口相連的噴射泵7,所述噴射泵7一端經通風管道與風機5連通,風機5可選用羅茨風機。噴射泵7的另一端與輸灰管9相連,輸灰管9的出灰口端與鍋爐12的返料閥11連通。
為便于了解和觀察通風管道6內的風壓,可在通風管道6上增設壓力表。
由于鍋爐在啟停過程中會產生脹縮,如與之相連的管道完全采用剛性的金屬管道,管道會因鍋爐的膨脹而出現焊縫斷裂現象,因此,本裝置的輸灰管9靠近出灰口端串接有一段膨脹耐磨柔性管10,軟管10的長度可視配套爐型的大小確定,其長度一般可在1-3米間選擇。
本裝置在工作過程中,為了有效的解決輸灰管9的堵塞現象,可在輸灰管9上連接一旁通安全閥1和串接一互動閥8。安全閥1和互動閥8可選用相同型號的氣動閘閥。兩個閥門的工作過程式這樣的:當本裝置正常運行時,互動閥8呈開啟狀,安全閥1呈關閉狀。當輸灰管9出現堵塞現象時,互動閥8關閉,安全閥1打開,這時,輸灰管9內的粉煤灰便可經安全閥1和導灰管2重新返回到除塵器的灰斗里。
為了使輸送到爐內的粉煤灰燃燒效果更佳,防止送灰風與返料風相干涉。可使本裝置的輸灰管9的出灰口端與水平方向有一傾斜夾角α,α的角度最好在10°-65°之間取值,視返料管角度而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佃明;王蘭才,未經張佃明;王蘭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28029.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廢氣排放控制系統
- 下一篇:用于流體運輸器件的合金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