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永磁鐵氧體濕壓磁瓦自動注料成型模具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26437.0 | 申請日: | 2006-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63678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24 |
| 發明(設計)人: | 潘定銀;魏小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龍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F3/03 | 分類號: | B22F3/03;H01F41/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金惠貞 |
| 地址: | 230011安徽省合肥***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永磁 鐵氧體 濕壓磁瓦 自動 成型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永磁鐵氧體濕壓磁瓦自動注料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鐵氧體磁瓦廣泛應用于各類發動機機殼中,其形狀因用戶需求的不同而不同,共同的特征是小半圓環形或接近半圓環形。磁瓦模具就是依此進行設計的。主要由上模、中模和下模組成,在中模上開空腔,壓制時,由中模空腔與上模、下模共同形成模腔,一般一付模具具有兩個以上模腔。目前,公知的自動注料磁瓦模具有槽式注料和流道板式注料兩種方式,成型時通過注料機將料漿從模具注料槽或流道板孔注入模腔,在磁場作用下,用液壓機壓制成型。但槽式注料,由于中模與下模存在間隙,而無密封,無法避免料漿泄漏,影響坯體質量,并因料漿在間隙中,增加模具阻力易磨損模腔及下模,減短了使用壽命,流道板式因料漿由流道板孔道分流到各模腔中,注料路徑曲折冗長且不相等,孔道易堵塞,造成各型腔注料量不等,從而使一模壓出的產品密度不等影響坯體質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對現有模具的改進,提供一種成型時料漿不泄漏、減少模具磨損、能保證注料等量的永磁鐵氧體濕壓磁瓦自動注料成型模具。
實現上述目的的改進設計方案如下:
永磁鐵氧體濕壓磁瓦自動注料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中模和下模的下部連通著儲料室,儲料室的下部設有注料入口,上模、中模和下模對應的中部空腔為模腔,
A、在下模下部的周邊設有一條以上的密封槽,密封槽內設有密封圈;
B、在中模下端面、與儲料室對應、位于下模兩側分別設有向上的垂直注料肓孔;中模上部、與模腔對應處設有連通模腔的水平腰形孔,水平腰形孔連通著垂直模注料肓孔上部。
所述注料肓孔直徑為Φ7-12毫米,注料肓孔的軸心線距相鄰模腔對應內壁的距離相等。
所述水平腰形孔孔寬為1.5-3毫米,水平腰形孔連通模腔至注料肓孔之間的孔長均為8-12毫米,
水平腰形孔的孔口下邊緣與下模的凸模弧頂點對應。
所述下模下部的徑向設有兩條密封槽,密封槽寬度8-10毫米,槽深2.5-3毫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通過對現在模具的改進,既解決了料漿的泄漏問題,又可保證注料等距、等量,一模壓出的磁瓦坯體密度一致,減少坯體裂紋,克服了燒結后磁瓦機械強度不穩定的問題,從而降低了成型難度,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省去上模的結構俯視圖,
圖3為圖1省去上模的B-B剖視圖,
圖4為圖1中E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一模壓出4個磁瓦的模具為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實施例:
永磁鐵氧體濕壓磁瓦自動注料成型模具包括上模8、中模3和下凸模2,中模3和下凸模2的下部連通著儲料室4,儲料室4的下部設有注料入口10,上模8、中模3和下凸模2對應的中部空腔為模腔1,見圖1。
在下凸模2下部的周邊開有兩條密封槽6,密封槽6內裝有密封圈,密封圈為牛皮圈,見圖1,密封槽寬度8-10毫米,槽深2.5-3毫米。成型時可阻止在強大壓力下料漿從模腔1與下凸模2間隙中泄漏。
在中模3下端面、與儲料室4對應、位于下凸模2兩側分別有向上的垂直注料肓孔9,見圖2有六個注料肓孔,注料肓孔9的直徑為10毫米。中模3上部、與模腔1對應處有連通模腔1的水平腰形孔5,水平腰形孔5連通著垂直注料肓孔9上部,見圖2、圖3。
注料肓孔9直徑為Φ7-12毫米,注料肓孔9的軸心線距相鄰模腔對應內壁的距離相等。
水平腰形孔5孔寬為1.5-3毫米,水平腰形孔5連通模腔1至注料肓孔9之間的孔長均為8-12毫米。
水平腰形孔5的孔口下邊緣與下凸模2的弧頂點7齊平對應,保證注料路徑暢通,且在壓制成型時,中模3下移,下凸模2靜止不動,由于模腔1上的水平腰形孔5寬度只有3毫米,很快被下凸模2封堵,阻止因模腔內壓強逐漸增大而使料漿從模腔里倒回水平腰形孔5。
由于儲料室內在成型時壓力是一定的,因此料漿11進入各注料肓孔9的流速是相等,在同一時間內,料漿11在各注料肓孔9的流量是相等的;同理在水平腰形孔5中料漿流速也是相等的;從而達到在同一時間內,注入各模腔的注料量相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龍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安徽龍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264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木塑窗臺板
- 下一篇:鋼結構復混肥造粒冷卻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