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低溫保存管自動化封管機結構改良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23142.8 | 申請日: | 2006-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71176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07 |
| 發明(設計)人: | 黃掍瑔 | 申請(專利權)人: | 和德科儀企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B53/06 | 分類號: | B65B53/06;B65B57/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義興 |
| 地址: | 臺灣省臺北縣三重市***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低溫 保存 自動化 封管機 結構 改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低溫保存管自動化封管機結構改良,尤指一種用于降低溫保存管以熱縮膜加以密封的機器,令該低溫保存管不致滲漏。
背景技術
按,超低溫冷凍法(Cryopreservation)是現今醫學及生物學界最為普遍的生物性樣品(包含微生物、細胞、活體組織、精子等)長期保存方式,其系將樣品與冷凍培養基混合后,裝入低溫保存管(cryovial?or?cryotube,或譯為冷凍保存管,以下稱低溫管)中,并置入攝氏零下196度的液態氮槽中保存;理論上,采用超低溫冷凍法可永久保存生物性樣品,但事實則不然,在實務上仍有許多因素造成樣品損毀,其中,尤以低溫管的滲漏和氣爆問題最為嚴重。
由于低溫管的旋蓋及管身的結構及材質不同,于浸入超低溫的液態氮時,會因膨脹系數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程度的收縮,令液態氮極易滲入低溫管內,造成樣品的污染:再者,液態氮滲入低溫管后,將于低溫管自液態氮槽取出時,因溫度上升而急遽氣化,導致低溫管氣爆的危險狀況。目前采用的改善方式,是利用可耐液態氮低溫及長期使用的熱縮膜,套設于低溫管外側,再以人工或低溫管封管機,直接加熱該熱縮膜使其收縮,最后緊密地包覆住低溫管,以防止液態氮滲入低溫管內。
查,上述的習用低溫管封管機構造,如臺灣專利公告號第271816號的“冷凍管封膜機”專利,請參閱第一至第三圖所示,其結構包含一機臺(A),固定于機臺(A)上方的加熱送風裝置(B);固定于機臺(A)下方的運送馬達(C)及可為該運送馬達(C)所驅動而上下垂直移動的齒條(C1);一對固定于該機臺(A)且介于該加熱送風裝置(B)與該運送馬達(C)之間的滑動軸(D1);一平臺(D2),其可滑動的設置在該對滑動軸(D1)上,且其底面借由一連桿(C2)連結至該齒條(C1)的頂端,于是該平臺(D2)可透過該運送馬達(C)及該齒條(C1)的驅動,在該對滑動軸(D1)上下垂直移動;一固定在該平臺(D2)的下表面的旋轉馬達(D4),且該旋轉馬達(D4)的一旋轉軸(D5)伸出于該平臺(D2)的上表面;一固定在該旋轉軸(D5)的挾持座(D3),該挾持座(D3)可將該低溫管(F)的管身(F2)的底部垂直的夾持于該挾持座(D3)內,但該旋蓋(F1)及熱縮膜(F3)伸出于該挾持座(D3)外,其中該旋轉軸(D5)的一軸心與該低溫管(F)的一縱軸在同一條線上,于是當旋轉馬達(D4)被啟動時,該挾持座(D3)及被挾持于該挾持座(D3)內的該低溫管(F),便會繞該低溫管(F)的縱軸旋轉:于該機臺(A)一側設置有一控制單元(E),該控制單元(E)內部具有控制電路,且其分別與該運送馬達(C)、旋轉馬達(D4)及加熱送風裝置(B)電氣訊號連接,于是可依該控制電路的設定啟動/關閉該運送馬達(C)、旋轉馬達(D4)及加熱送風裝置(B)。
由前揭習用低溫管封管機構造,操作人員可將盛裝有樣品的低溫管套(F)設熱縮膜(F3),并置于該絕熱的挾持座(D3)內:然后,啟動該運送馬達(C),借著該齒條(C1)、連桿(C2)及平臺(D2),將該旋轉馬達(D4)連同該挾持座(D3)從工作位置運送至一加熱位置并滯留一設定時間;接著,啟動該旋轉馬達(D4),帶動該挾持座(D3)旋轉,且該加熱送風裝置(B)依設定的時間,對包覆該低溫管(F)的熱縮膜(F3)進行加熱,令其快速收縮以束緊該旋蓋(F1)與該管身(F2)的接合處;當完成加熱程序后,停止該加熱送風裝置(B)和該旋轉馬達(D4),再次啟動該運送馬達(C),)將該旋轉馬達(D4)連同該挾持座(D3)從該加熱位置運送回到該工作位置,并由操作人員從該挾持座(D3)取出封膜完成的低溫管(F),如此便可迅速、確實地完成低溫管(F)封膜作業。
但是,該習用低溫管封管機構造,雖有效解決以往人工封管方式的缺失,卻仍存有使用上的限制而未臻完美;其中,該平臺(D2)沿著該對滑動軸(D1)作上下垂直移動,且該平臺(D2)的移動距離受限于該齒條(C1)及連桿(C2)構造,而僅適用于單一尺寸的低溫管;此一缺失使得該習用的低溫管封管機的實用性大幅受限,因為只能使用一種尺寸的低溫管(F),意味著操作人員無法因應樣品的種類、數量的差異,視情況替換盛裝樣品的低溫管(F),這對于醫院及生化實驗室等場所而言,實在不甚便利。
本案創作人鑒于上述習用低溫管封管機構造的缺失,乃亟思改良創新的方法,經過不斷的研究與實驗,終于研發完成本案低溫保存管自動化封管機結構改良。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低溫保存管自動化封管機結構改良,以自動化控制的方式,令該低溫管的密封作業,得以更為迅速、確實地進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和德科儀企業有限公司,未經和德科儀企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2314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