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維可牢織物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12674.1 | 申請日: | 2006-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31287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05 |
| 發明(設計)人: | 鄭湘鎬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湘鎬 |
| 主分類號: | D03D1/00 | 分類號: | D03D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永武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維可牢 織物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織物結構,具體說有關在服裝、鞋子、提包等各種產品中需要可脫卸的部分替代紐扣、夾克及掛鉤使用的魔術貼用維可牢織物(velcrotextile)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魔術貼利用一側的掛鉤和另一側的被掛物,在服裝、鞋子、提包等各種產品的一側和另一側附著使用。如上述,替代紐扣或拉鏈使用的魔術貼的維可牢織物是編織原紗而成。
另一方面,如上述組成的過去魔術貼的維可牢織物,通常用尼龍、滌綸原紗或兩條尼龍原紗,以兩條橫木編織而成的被掛物的環圈高度,即表面上被突出的高度大部分被限定為1.2~1.5mm等,只能被限定作為如上述替代紐扣、拉鏈的魔術貼用途。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擴大其使用范圍的魔術貼的維可牢織物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維可牢織物結構,其特點是在一維可牢織物表面維持一定間隔的溝,且在長度方向突出形成被掛物狀多列的環圈,按照所述多列環圈形成為具有1.2mm~2.5mm各種高度,所述高度在編織時通過調整編織釘或鐵絲高度形成。
采用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魔術貼用維可牢織物結構的優點是:由于在維可牢織物表面維持一定間隔的溝,并為了調整長度方向突出形成的掛鉤狀多列的環圈高度,在編織時調整編織釘(鐵絲)高度,形成各種高度(1.5,2.0,2.5mm等),不僅具備魔術貼用途,而且適用于如汽車方向盤外套、鞋墊、汽車坐墊等各種產品,從而大大的擴大了其使用范圍。
附圖說明
為更清楚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點和優點,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2是圖1的A-A線截面構成圖;
圖3是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維可牢織物的方向盤外套側視圖;
圖4是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維可牢織物的鞋墊側視圖;
圖5是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維可牢織物的汽車坐墊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構成進行詳細說明:
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維可牢織物結構的側視圖,圖2顯示圖1的A-A線截面構成圖。
在一維可牢織物1表面維持一定間隔的溝2,且在其長度方向突出形成被掛物狀多列的環圈3,把上述多列而成的環圈3高度多樣化為1.5、2.0、2.5mm等,且上述高度是編織時可以調整編織釘(鐵絲)高度的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維可牢織物結構可用于汽車方向盤外套4、鞋墊5或汽車坐墊6。
在如上構成的本實用新型,環圈3高度為1.5mm時,通常為魔術貼用途;環圈3高度更高,如2.0mm-2.5mm時,如圖3、4、5所示,適用于汽車方向盤外套4、鞋墊5及汽車坐墊6等,如方向盤外套4,司機握住方向盤外套時,上述被突出的環圈3帶來的柔軟觸覺,向手掌提供指壓功能及防滑功能,而且環圈3和環圈3之間的空間和溝2形成通風口,握緊方向盤外套4的手中不產生汗水,因此運行中操作方向盤時,手感柔和、正確,尤其在長途運行時,上述的指壓功能可以減輕手的疲勞感,而且環圈3的粗糙感覺輕輕刺激手掌而可以預防運行中的瞌睡,對安全駕車做出貢獻。而適用于鞋底4時,上述被突出的環圈3的柔軟觸覺傳感到腳底,不僅起到指壓功能,而且環圈3和環圈3之間的空間形成通風口,可以消除腳臭,而且提供健康功能。適用于汽車坐墊6時,可以形成上述的指壓功功能和通風功能。
如上述,本實用新型在維可牢織物表面維持一定間隔的溝,且為了調整長度方向突出形成的被掛物狀多列的環圈高度,在編織時調整編織釘(鐵絲以實現各種不同高度1.5、2.0、2.5mm等,使維可牢織物不僅可如現有技術那樣適用于魔術貼,還可以擴大其使用功能如在類似上述各種產品中廣泛適用。
以上已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這些實施例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本實用新型還可有種種的等同的改變或替換,這些等同的改變或替換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申請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湘鎬,未經鄭湘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1267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