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血透用人工血管竇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12025.1 | 申請日: | 2006-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87710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2-12 |
| 發明(設計)人: | 袁發煥;殷紅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袁發煥 |
| 主分類號: | A61F2/06 | 分類號: | A61F2/06;A61M1/14;A61L27/00;A61L31/16;A61L31/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弘旭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韶紅 |
| 地址: | 400037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人 血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造血管器具,具體地說是一種血透用人工血管竇。
背景技術
慢性腎衰(CRF)是臨床常見病癥,年發病率約100/10萬人。維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療慢性腎衰的重要方法,現在已有相當一部分慢性腎衰患者靠血液透析生存,維持性血液透析10年以上甚至數十年的患者已很常見。血液透析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建立有足夠血流量的血管通路,一般要求血流量在350~450ml/分鐘。血管通路被腎臟病工作者、血液透析工作者和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視為“生命線”。自血液透析問世幾十年來,盡管人們不斷探索,但如何建立和維護具有足夠血流量、不增加心臟負擔的長期血管通路,仍是亟待解決的臨床難題。
已有的建立血管通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1、動-靜脈外瘺:是20世紀60~70年代常用的方法。該方法是采用兩根特制的醫用硅膠管分別插入動脈和靜脈(一般是橈動脈和頭臂靜脈)的近心端,硅膠管的遠心端露于體外。透析時,露于體外的兩根硅膠管分別與透析管路的動脈端和靜脈端連接;不透析時,體外的兩根硅膠管端頭用接頭連接,動脈血液經硅膠管流入靜脈回心。該方法的優點是血流量大。該方法的缺點是:(1)使用時間短,一般不超過3個月;(2)有感染隱患;(3)有硅膠管脫落或其連接頭松脫而致大出血的潛在危險;(4)生活不方便,插管部位不能清洗,甚至不能洗澡,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5)嚴重的動-靜脈短路(尤如電路的零線與火線短路)使回心血量顯著增加,可達心輸出量的10%以上,顯著增加心臟的容量負荷,由于慢性腎衰患者因貧血、尿毒癥毒素、高血壓等多種損傷因素的作用,常有不同程度的心臟擴大和心功能不全,因而易誘發心衰;(6)對插入的相應動脈和靜脈是永久性的破壞。顯而易見,動-靜脈外瘺不適合作為慢性腎衰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臨床上現已不使用。
2、動-靜脈內瘺:由意大利學者Brescia等于1966年首先施行,近30年來廣泛用于臨床,是目前慢性維持性血液透析建立長期血管通路最好的方法。該方法是通過血管外科手術,將前臂的頭臂靜脈近心端與橈動脈端側吻合或端端吻合,通過橈動脈的高壓血流,使頭臂靜脈充盈、擴張、動脈化、血流量顯著增加。透析時,穿刺動脈化了的皮下靜脈,就能獲得足夠的血流量。該方法仍具有動-靜脈外瘺中(5)、(6)項所述缺點,即動-靜脈短路使回心血量增加而增加心臟負擔,破壞血管的正常血流循環。由于皮下靜脈在動脈高壓血流的作用下可以無限制地擴張,可造成前臂皮下靜脈的巨大曲張和嚴重的動-靜脈分流,比動-靜脈外瘺更易誘發心衰,特別是頑固性的慢性心力衰竭,有時不得不手術結扎動-靜脈內瘺,以緩解心衰。動-靜脈內瘺需要所接動脈與靜脈的空間彼鄰位置關系。另一方面,隨著老年、糖尿病腎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反復靜脈穿刺等慢性腎衰患者比例的逐漸增高,相當一部分患者的血管條件極差,無法完成動-靜脈內瘺手術,據美國一組資料報道,在慢性維持性血液透析的年輕患者中,血管條件差,無法作動-靜脈手術,或者手術失敗而需要用其他方法建立血管通路者高達25%,在老年患者中高達38%以上。
3、深靜脈留置插管:??該方法近幾年在臨床上應用較廣。它是通過穿刺將特制的雙腔導管送入大靜脈、甚至心房,尾端留于體外,透析間期用肝素鹽水封管。該方法雖然操作簡單,血流量好、不增加心臟容量負荷,但可留置時間短(一般不超過3個月)、有誘發感染和大出血的危險、生活不方便,不能作為維持性血液透析的長期血管通路。
4、直接穿刺:在近幾年臨床也有較多使用。該方法直接穿刺動脈(如橈動脈、肱動脈、足背動脈)或大靜脈作為血透管路的動脈端,穿刺靜脈作為血透管路的靜脈端。該方法不需其他輔助措施直接建立血管通路,但是其血流量差,穿刺時疼痛,形成假性動脈瘤,易發生皮下或深部出血甚至骨筋膜綜合癥而致嚴重神經、肌肉、肌腱損傷而喪失手部功能。可見,該方法也不能作為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
為了解決血管條件差的維持性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問題,國外近幾年在這方面作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采用血管移植來建立內瘺:包括自體血管、同種異體血管、異種血管(牛靜脈)移植。理論上說,自體血管(多用大隱靜脈)移植應是最理想的補救措施,如果移植成功,無免疫排異的問題,但是,在臨床上幾乎不可能實現,因為,血管條件差的患者,往往大隱靜脈也很差,難以取到可供自體移植用的血管。用異體(尸體)血管和異種血管移植建立內瘺,在技術上和血管供應上都是可行的,但是移植后存在免疫排異的問題,盡管移植后使用抗排異的藥物,移植血管的使用時間仍非常有限,難以滿足臨床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反復穿刺血管的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袁發煥,未經袁發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1202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切割蛋糕的蛋糕盒
- 下一篇:陸上建筑物及海上結構物的組裝式客房一體型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