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陸上栽培藤本植物的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08977.6 | 申請日: | 2006-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80265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28 |
| 發明(設計)人: | 毛文吉 | 申請(專利權)人: | 毛文吉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陽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張宇娟 |
| 地址: | 324100浙江省江山***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陸上 栽培 藤本植物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農作物栽培設施,具體涉及一種利用現有池埂栽培藤本植物的裝置。
背景技術
很多藤本植物屬于農作物,發展藤本植物栽培事業前景廣闊。如何進行有效規劃,提高藤本植物單位產量?并在栽培藤本植物同時,如何進行立體農業發展,獲得更多的農副產品?在本實用新作出之前,陸地特別是利用魚池之間、水田之間的池埂種植藤本植物都采用單純種植方式,在種植的陸地上搭建棚架,供藤本植物藤蔓爬延生長,不但產量低,而且獲得的農副產品單一,存在布局不規范且不能很好發揮土地效能的缺陷。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布局規劃合理,操作管理方便,既有利于藤本植物生長,又能有效進行立體農業發展的陸上栽培藤本植物的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這種陸上栽培藤本植物的裝置,其結構要點是:一條作業小道兩側分別設有兩條與作業小道等長的種植畦,兩條種植畦的外側分別設有等長的藤蔓棚架區;藤蔓棚架區下方為水池,水池的寬度大于藤蔓棚架區,寬出部分為水面作業道,水池兩端設有進出水口;作業小道、種植畦和水池寬度方向的一側設有一條水渠,水渠外側為一條機耕路。
具體實施時,作業小道、種植畦、藤蔓棚架區和水面作業道的寬度分別為50厘米、125厘米、800厘米和300厘米。
有益效果:作業小道加兩側的種植畦位于水池中間,形成俗稱“水田池埂”式結構,它是一個特殊的小氣候環境,具有土壤含水量高,光照充分,空氣濕度較大,以及植株空間利用充分等特點。由于藤本植物體莖桿細長柔軟,不能直立,必須依靠卷須攀援,或用莖纏繞在其它的物體上,才能向上或直立地向前延伸,一般都能延伸6米以上,尤其是葡萄類的品種,最長則可以延伸30米左右。為此,人們在栽培此類植物或農作物時,一般都要在種植畦的毗鄰處設置供藤蔓爬伸的棚架裝置,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此類植物的生長發育。本實用新型就是依據這類植物的生長特性和池埂獨特的環境條件,設計了水田池埂栽培藤本植物的裝置,并在棚架下方挖掘水池,或利用現有魚池或水田之間的池埂加以改造,既能解決搭建棚架場地,又能更好地發展水產養殖,實行種養優化組合,進行立體農業發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的序號分別表示:種植畦1,作業小道2,藤蔓棚架區3,水面作業道4,水渠5,機耕路6,進水口7,出水口8。
參見圖1,該圖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一個單元的俯視結構情況,實際上根據當地面積情況,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具有這種單元的連片結構。
為方便管理,水田池埂的“池埂”帶寬約為3米,其中中間作業小道2為0.5米,兩側面的種植畦1各占1.25米,池埂帶長度可依據耕作片區的布局而定。池埂帶底層泥土結構須夯實,種植畦1上層的栽培土應選擇結構疏松,排水透氣性能良好,且含豐富腐植質的土壤,如當地的稻田土、菜園土、塘、河泥等,栽培土厚度為15-30厘米。池埂帶的壁高為0.5-1.5米,也可根據養殖品種設置高度,壁上可用水泥涂刷或用其它方法處理,使其具有一定的強度。
藤蔓棚架區3加水面作業道4的寬度即為水池寬度,水池也可稱魚池,魚池是池埂種植平臺的延伸,其位置應選擇埂帶兩側的毗鄰處,即藤蔓棚架區3下方,魚池以長方形為佳,寬度為12-15米,深度按需而定,對角處設進水口7,出水口8,以便進排水。
藤蔓棚架區3寬度為6-10米,長度應與種植畦1相適應。種植畦1上方不設棚架,主要是考慮到使種植畦1上的土壤能獲得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藤本植物的生長。為了方便采摘或其它操作管理的方便,水面作業道4為3米左右。
作業小道2、種植畦1和魚池寬度方向的一側設有一條水渠5,水渠外側為一條機耕路6。
作業小道2、種植畦1、藤蔓棚架區3和水面作業道4的寬度分別為50厘米、125厘米、800厘米和300厘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毛文吉,未經毛文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0897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磁頭組件的返工(rework)方法
- 下一篇:圖像獲取系統和圖像獲取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