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預制式彎管外護殼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091839.1 | 申請日: | 2006-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58678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10 |
| 發明(設計)人: | 譚樂田;王成敏;李子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成敏 |
| 主分類號: | F16L59/22 | 分類號: | F16L59/22 |
| 代理公司: | 撫順宏達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壯男 |
| 地址: | 113008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預制 彎管 外護殼 | ||
(一)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熱力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熱力管路中的彎管保溫護殼。
(二)背景技術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供熱工程中,逐漸使用高密度聚乙烯外護殼、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溫。由于它具有預制直埋、施工方便、價位適宜以及保溫效果好等優點,目前已得到廣泛應用,至今幾乎已別無選擇。盡管這種保溫方法十分優越,但是它的彎管(亦稱彎頭)部分保溫與外護一直是個空白。其原因就是這部分在整個保溫工程中所占比例甚小,但購置此類施工的成套設備則投資巨大,累計若干年的收益亦難以收回,致使施工廠家望而卻步,長期以來形成一種久懸不決的老大難問題。目前的辦法是采取一種新老結合的權宜之計,直管用新辦法保溫,彎管部分是用直管上剝下的保溫層,切成大小不等的塊,逐片敷在彎管上,然后用玻璃絲布一纏,草草地刷上一層樹脂或鉛油便算搞定。這種方法既不防潮,亦不抗滲,由于千瘡百孔,更談不上堅固耐用。這個問題往往成了竣工驗收時雙方糾紛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在工廠預制、在施工現場注料發泡保溫的預制式彎管外護殼。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預制式彎管外護殼由上、下對稱的兩半殼體構成,在上、下兩半殼體相對接處有平整的對接邊,在對接邊的外側設有多個螺栓窩,用于自攻螺栓將上、下兩頜連接。在彎曲部分的中間處內側有一個小圓柱,小圓柱的高度與保溫層的厚度相同,使用時小圓柱頂在鋼管上,確保外護殼內的保溫層在小圓柱的限位作用下,各處的厚度能夠均勻一致。
本實用新型能夠使外護殼、保溫層和鋼管構成一個完整的實體,它防水、抗滲,外形美觀、堅固耐用。其工程成本并無明顯提高,較用大型設備加工,尚不足其三分之一,更為主要的優點是它施工方便、安全環保。它不僅解決了保溫層的外護,更為重要的是它解決了彎管保溫現場注料、現場發泡的問題。
(四)??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單頜的平面圖;
圖2為圖1沿箭頭方向的剖視圖與單頜的外形圖;
圖3為兩頜連接后中間彎曲處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填充保溫填料后的示意圖,圖中下部陰影部分表示R=D時的填料位置,上部陰影部分表示R=1.5D時的填料位置;
圖5為圖4沿箭頭方向的剖視圖與單頜的外形圖;
圖6為圖4兩頜扣合后中間部位的剖面圖;
圖7為上、下兩頜用螺栓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的左視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預制式彎管外護殼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作,使用模具一次壓制成型,彎管外護殼的上、下兩半殼體完全對稱,由于彎管左右也是對稱的,故上、下兩半殼體實際上是全等的。又由于本實用新型適用于不同曲率半徑的彎管,所以它能夠使模具費用和庫存量大大壓縮。降低了生產成本。
保溫施工中的彎管有兩種曲率半徑,即R=D和R=1.5D。其中R為彎管的曲率半徑,D是彎管的外徑。要使預制式彎管外護殼同時適合這兩種曲率半徑的彎管,外護殼的截面就要形成近似橢圓形狀。這樣做的弊端是無論用于哪種曲率半徑的彎管,其保溫層用料都稍有增多,但是這種少量的付出與它所帶來的方便相比是微乎其微的。
預制式彎管外護殼由相對應的上、下兩半殼體構成,兩半殼體相對接處有平整的對接邊2,對接邊2的厚度較其他殼壁1加厚了許多,達到了13mm。這種做法是使外護殼的剛度加大,不變形、不扭曲,使上、下兩半殼體結合得更加吻合。現場施工時,為了使對接邊吻合得更嚴更緊,不滲水、不漏漿(尚未發泡的聚氨酯),在對接邊上先涂上一層聚酯樹酯,在樹酯尚未凝固時,再在預留的螺栓窩3里旋緊6-12個自攻螺栓5,使兩頜彎管外護殼最終合二為一。外護殼中間彎曲處內側的小圓柱4頂在鋼管上,使外護殼內各處的保溫層6厚度基本均勻。
現場注料發泡更為簡單,只在外護殼上鉆一個φ20的小孔,將配好的聚氨酯發泡料注入殼中,當殼體兩端的殼與管的縫隙中微現泡沫時,證明泡沫已滿,此時將溢出的固狀泡沫用刀具修平后,仔細地在縫隙上涂上樹脂,最后將注料孔用樹脂堵嚴,安裝工作即告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成敏,未經王成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09183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