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制冷取暖節能空間分隔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064102.0 | 申請日: | 2006-09-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71569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07 |
| 發明(設計)人: | 葉知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葉知欣 |
| 主分類號: | E04B2/74 | 分類號: | E04B2/74;A47H23/00;E06B9/5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6001廣東省惠***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冷 取暖 節能 空間 分隔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冷取暖節能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將空間體分隔成小空間的節能裝置。
技術背景
當今能源緊張,如何在降溫和取暖方面節省電能或其它能源顯得十分重要,再說,由于能源的緊張,各種能源如電、石油等的價格也在逐步攀升。如我們經常看到的較為大型的汽車如吉普車、面包車和客車等,經常可以看到即使是一個人也是這樣開著空調。其實像吉普車和面包車等車型,它們本身就設計有前后排分離的空調開關,也就是說后排沒用時,可以關閉后排空調,但這樣一來卻使得整車冷卻或升溫(冷天)非常困難且費時費能源。在我們居室生活中,特別是在床上睡覺時,本來只需小范圍降溫或升溫,但是由于居室面積較大,造成用電較大,浪費能源。
實用新型內容
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了一種能節約能源、簡單實用的空間分隔裝置。
技術方案:一種制冷取暖節能空間分隔裝置,包括待分隔的空間體,將一滑杠兩端固定在待分隔的空間體對應兩邊頂部,所述滑杠上設若干個可左右移動的搭鉤,保溫間隔材料固定在滑杠的搭鉤上,形成一個分隔的小空間。
所述待分隔的空間體可以是居室空間、汽車室內空間、冷庫空間或其它工作和生產空間;所述保溫間隔材料可以是柔軟的布質、皮質材料或軟質塑料;所述保溫間隔材料可以是全透明或局部透明的材料。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把所述滑杠上套上可旋轉的卷軸筒,保溫間隔材料固定在卷軸筒上。
本實用新型內容有益效果:將空間體分隔成小空間的節能裝置,適用于房間、辦公室、汽車以及其它所有具有生活、工作和生產空間的地方。
節能空間分隔是采用特別輕巧的材料,做成可以隨意收放的隔層,從而達到將空間臨時縮小的目的,使單位時間內使用能源量降低。值得注意的是,“空間分割”的概念在裝修、建筑等領域并不陌生,但多用在空間的利用和美化方面,處于環保節能方面的考慮還沒有。
汽車,特別是大點的汽車如吉普車、面包車和客車等,可以采用分段分隔的辦法臨時縮小空間,從而達到省電省油的效果。材料可采用全透明、局部透明的布質、皮質或塑料等柔軟而不透風的材料,通過滑杠、搭鉤等方式將其固定,使之可以收放。汽車制造商還可根據在制造產品時,將其做成可以電動伸縮的特種隔層。
居室,可以根據居室的特點,根據需要將其分隔成多種空間。有時可以將單個房間或客廳根據需要設一個或多個隔層;有時可以將兩個或多個房間隔成一個空間,只用其中一臺或兩臺空調;還可采用壓頂法分隔天花以減少向上空間等等,來到達節省電力或熱能。
節能空間分隔是一種新型的值得推廣的環保節能理念,其所誕生的產品具有非常理想的適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將圖1中的保溫間隔材料收縮在一側的示意圖;
圖3是另一實施例卷軸式結構示意圖;
圖4是將圖3中的保溫間隔材料卷起來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見圖1、2所示,將一滑杠3兩端固定在待分隔的空間體2對應兩邊頂部,在滑杠3上設若干個可左右移動的搭鉤4,保溫間隔材料5固定在滑杠3的搭鉤4上,這樣,待分隔的空間體2中形成了一個分隔的小空間1。所述保溫間隔材料5可以向左或向右移動收縮在一側,如圖2所示。
見圖3、4所示,將在所述滑杠3上套上可旋轉的卷軸筒6,保溫間隔材料5固定在卷軸筒6上,形成一個分隔的小空間1。所述保溫間隔材料5可以被卷軸筒6旋轉時收卷起來,如圖4所示。
上面所述的待分隔的空間體,比如是居室空間、汽車室內空間、冷庫空間體或其它工作和生產空間。
居室而言,當在床上休息時,不需要整個居室大面積降溫或升溫,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居室分隔成需降溫或升溫的小空間1,這樣可以節約能源。
所述保溫間隔材料可以采用全透明或局部透明的柔軟的布質、皮質材料或軟質塑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葉知欣,未經葉知欣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0641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