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立體八卦教學模型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063614.5 | 申請日: | 2006-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35809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12 |
| 發明(設計)人: | 馬焰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馬焰林 |
| 主分類號: | G09B25/00 | 分類號: | G09B25/00;G09B19/00 |
| 代理公司: | 江門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柏林 |
| 地址: | 529100廣東省江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立體 八卦 教學 模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教學模型,特別是一種適用于中國傳統文化《周易》的研究和教學,對認識和理解《周易》八卦的科學原理具有重要價值的立體八卦教學模型。
背景技術
《周易》是中華民族先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源泉,是關于宇宙萬物運動變化規律的科學認識,同時《周易》又是一套自成邏輯的、完備的、可運算的、模擬宇宙萬物運行規律的信息符號系統,目前可用來提示這種規律的有載于朱熹《周易本義》的“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位圖”、“文王八卦次序圖”、“文王八卦方位圖”等圖書,眾所周知上述圖書為各自獨立的平面八卦圖書,每幅圖書中八卦的排列位置各不相同,每一幅圖都具有不同的含義和功用,而且每一種平面八卦圖書又都深合易理,簡樸古奧,在易學應用中具有獨特的價值,但是,關于這些平面八卦圖書的來源以及相互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幾千年來始終是一個謎,沒有定論,難以完整地解釋和說明《周易》八卦的科學原理和八卦符號系統的邏輯性。究其原因就在于,在《周易》研究的歷史上,人們沒有發現八卦之間存在的立體關系和八卦符號系統能夠描述空間能量信息分布規律的本質功能。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平面八卦圖書難以互相說明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用來還原《周易》八卦固有的立體排列關系,同時可揭示上述各種平面八卦圖的來源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進而說明《周易》八卦理論的邏輯性和一致性,以及能夠模擬和表達空間能量信息分布規律和運動變化規律的立體八卦教學模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立體八卦教學模型,包括主體,主體為立方體并分為上、下兩層,每層各有四個頂點,上、下兩層通過貫穿中心的轉軸使上層相對于下層可在±45度范圍內轉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上、下兩層接觸面分別設有相互扣合的限位凸臺和限位凹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呈立方體的主體作為模型載體,將八卦分別對應于上下兩層的八個頂點上,直觀地說明了《周易》八卦所具有的空間立體結構,并通過主體上、下層之間的旋轉變位來方便地揭示出現有的“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位圖”、“文王八卦次序圖”、“文王八卦方位圖”等各種平面八卦圖以及這些圖相互之間的關系,從而說明《周易》八卦理論的邏輯性和一致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拆分圖;
圖3是“伏羲八卦次序圖”中八卦的排列關系;
圖4是“伏羲八卦方位圖”中八卦的排列關系;
圖5是“文王八卦次序圖”中八卦的排列關系;
圖6是“文王八卦方位圖”中八卦的排列關系。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一種立體八卦教學模型,包括主體1,所述主體1為立方體,主體1的八個頂點分別對應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卦,其中乾、離、艮、巽四卦按逆時針順序排列在上層的四個頂點,兌、震、坤、坎四卦按逆時針順序排列在下層的四個頂點,乾與兌、離與震、艮與坤、巽與坎位置上下相疊,其中主體1分為上、下兩層11、12,并通過貫穿上、下兩層11、12中心的轉軸2使上層11相對于下層12可在±45度范圍內轉動,上、下兩層11、12接觸面分別設有相互扣合的限位凸臺111和限位凹槽121。
在本實施例中,位于呈立方體結構的主體1八個頂點的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個卦,并在立方體的四條體對角線上兩兩相對,形成“八卦相錯”之勢,完全符合《易經·說卦傳》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的描述。從而直觀地說明了《周易》八卦具有的空間立體結構。
從此模型中可揭示出“伏羲八卦次序圖”的來源:從模型中乾卦所在頂點的位置出發,按照“上下交替,依次相連”的規則,即可得到伏羲八卦的排列次序,乾(1)→兌(2)→離(3)→震(4)→(通過立方體的體對角線)巽(5)→坎(6)→艮(7)→坤(8),參照附圖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馬焰林,未經馬焰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06361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驗證浮力產生方法的教學用具
- 下一篇:雙工位龍門式砸筒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