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皮下隧道導引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047568.X | 申請日: | 2006-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05079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7 |
| 發明(設計)人: | 傅國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傅國強 |
| 主分類號: | A61M25/00 | 分類號: | A61M25/00;A61M25/01;A61M25/09;A61B1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紀鐵 |
| 地址: | 200333上海市金***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皮下 隧道 導引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具,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皮下隧道建立的器具。
背景技術
目前皮下隧道建立所使用的器具存在的問題是:1、長度不足,在建立皮下隧道時需做多個皮膚切口分段接力完成。2、頭端較銳利,增加組織損傷機會。3、操作步驟多,導引器具皮下送入時方向控制不佳。
實用新型內容
為克服現有的器具使用時組織損傷大,組織損傷機會多,操作繁瑣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一次性完成皮下隧道建立的導引器,它可使操作更簡單,組織損傷更小,方法更易被操作者掌握。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空腔形管狀結構,所述空腔形管狀結構的一端為鴨嘴形頭端,另一端為尾端;頭尾兩端同向彎曲,所述頭端在屈曲側設有一開孔,尾端在背曲側設有另一開孔,所述開孔均與管腔內相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皮下隧道建立術操作更簡便,切口更少,組織損傷更小,且所用材料價格不高,更具經濟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導引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導引器尾端A向示意圖;
圖3為本導引器頭端B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為管狀結構,兩端封閉,同向彎曲,頭端為扁圓形的鴨嘴形,尾端為半球形。兩彎曲點之間長度為30cm-60cm,頭端彎曲部距離頭側端點1.5cm,彎曲角度20度,尾側彎曲部距離尾側端點2.5cm,彎曲角度30度。頭端屈曲面上距離頭側端點1cm處有2×3mm大小的開孔,尾端背曲面上距離尾側端點2cm處有2×3mm開孔。上述開孔均與管腔相通。所選的材料為不銹鋼材質,具有較強剛性,頭端制成鴨嘴形更有利于產生局部更大壓強,可很容易客服皮下疏松結締組織的力量,同時難以穿破較致密的上下層組織如皮膚和肌肉。頭端彎曲20度便于調整導引器在皮下潛行方向,又可減輕因角度過大可能造成皮下過度的擴張性損害。尾端彎曲30度且彎曲部長度2.5cm便于作把手控制潛行方向。頭、尾端側兩面的開孔便于將導引鋼絲送入和導出。根據個體的身高和擬做隧道的長度,可選擇30-60cm長度不等的導引器,如此即可一次性完成皮下隧道的建立。
擬作皮下管狀留置物時,先于皮膚表面作皮下隧道位置標識。所有材料均作無菌準備。操作也作無菌消毒,沿標識線作皮下浸潤麻醉,管狀留置物治療端為隧道起點(如硬膜外腔,關節腔,病損組織等)。在治療端處作5-10mm皮膚切口,深達皮下,以血管鉗在切口處皮下作適當擴張,導處作5-10mm皮膚切口,深達皮下,以血管鉗在切口處皮下作適當擴張,導引器頭端插入皮下,沿預定皮下隧道建立區向隧道遠點稍用力送入,頭端側屈曲面朝向皮膚側,到達隧道遠點后,若留置物遠點擬皮外保留,無須切開皮膚暴露導引器頭端,可沿導引器頭端屈曲面約1cm處刺入16#注射針并滑入頭端開孔內,將備導引絲沿16#注射針尾送入本導引器內腔并直達尾端背曲面開孔處被引出,以手固定隧道遠點皮外處導引絲,于隧道近點緩慢抽出本導引器,直至皮下隧道遠近點被導引絲相連,皮下隧道即建立完成。隧道遠點若擬皮下埋置植入器,則需要在該點緊貼導引器頭端切開皮膚并暴露導引器頭端,再作相應外科操作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傅國強,未經傅國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04756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印膠制具
- 下一篇:電動滾斗散貨料裝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