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臂提花格復合組織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047028.1 | 申請日: | 2006-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85408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2-05 |
| 發明(設計)人: | 黃福康;孫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第十七棉紡織總廠 |
| 主分類號: | D03D13/00 | 分類號: | D03D13/00;D03D1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汪金福 |
| 地址: | 200090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提花 復合 組織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工業中的織造業,具體是指一種由斜紋組織、緞紋組織和平紋組織構成的旋轉多臂提花格復合組織。
背景技術
機織物是用梭子進行制織的織物,故又稱梭織物,機織物的基本組織為斜紋組織、緞紋組織和平紋組織,這幾種基本組織構成的織物,其花型簡潔明了,深受廣大人民歡迎。但是,僅靠這幾種基本組織構成的織物也存在一些缺點,其花形比較單一,所織成的織物有時不完全符合人們的需要,因此,隨著新型紡織原料的不斷發現和發明,新型紡織機械的出現,各種新的織物組織或復合組織逐漸增多。多臂機和多臂織物是目前國內紡織廠常用的生產設備和織物組織之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對紡織品小批量和多品種的要求增加,多臂提花織物大有前途。據國內大型棉紡織廠改造的經驗,以往大批量生產單一的白織設備將被多臂織機所替代,各種和小提花的色織織物將大量生產,所以要進一步開發和研制多臂提花織物。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基本組織構成織物花形比較單一的缺點,本實用新型配合牛奶蛋白纖維新原料的應用,提供了一種多臂提花格復合組織。它是由斜紋組織、緞紋組織和平紋組織構成的旋轉多臂提花格復合組織,所生產的織物花型比較別致,是一種理想的紡織面料。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臂提花格復合組織,由斜紋組織、緞紋組織和平紋組織構成多臂復合組織。所述多臂提花格復合組織由最多為14根獨立運動經紗形成的田字方形結構;田字內四小方塊為正反織物組織間隔條,或對稱織物組織間隔條;四小方塊相互成90°狀,構成一旋轉多臂提花格復合組織。
這種多臂提花格復合組織的一個完整的田字方形結構循環,其經緯紗為40-180根;經緯紗密度為50-100根/吋;經紗用竹拈紗或滌棉紗,緯紗用牛奶蛋白紗或玉米絲。
所述田字內四小方塊織物組織間隔條為正反斜紋組織間隔條,或正反緞紋組織間隔條,或經緯重平組織間隔條;每一小方塊內織物組織間隔條為5條,即3與2之比;或7條,即4與3之比;或3條,即2與1之比。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多臂提花格復合組織,可用14片綜框的普通型多臂機生產,生產工藝容易撐握,所制織的織物花型新穎,美觀大方,適合制作流行時裝的面料,也可用作內衣料。
附圖說明
圖1.??多臂提花格復合組織田字方形結構示意圖。
圖2.??1/3右斜與3/1左斜斜紋組織間隔條田字方形結構示意圖。
圖3.??1/2與2/1斜紋組織間隔條示意圖。
圖4.??5枚2飛經緞與5枚2飛緯緞組織間隔條示意圖。
圖5.??經重平與緯重平組織間隔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織物組織:3/1右斜與1/3左斜斜紋組織;
密度:76×70;
經緯原料:21s/2竹拈紗×20s牛奶蛋白紗。
見圖1A與圖2所示。圖2所示為1/3右斜與3/1左斜斜紋組織間隔條田字方形結構示意圖,為了節省起見,僅畫4根經紗形成一間隔條;圖1A所示為該斜紋組織間隔條田字方形結構的示意圖。該織物組織為斜紋組織,由3/1右斜斜紋組織條與1/3左斜斜紋組織條相互間隔;一個完整的田字方形結構中,獨立運動經紗為8根,經緯紗為80×80根;經緯紗密度為76×70,經紗用21s/2竹拈紗,緯紗用20s牛奶蛋白紗。田字方形結構內四小方塊織物組織間隔條選用5條,即垂直向一條3/1右斜、一條1/3左斜、??一條3/1右斜、一條1/3左斜和一條3/1右斜構成四小方塊中的第一塊;而水平向一條1/3左斜、一條3/1右斜、一條1/3左斜、和一條3/1右斜和一條1/3左斜構成四小方塊中的第二塊;依次類推第三和第四塊,構成一旋轉多臂提花格復合組織。
實施例2
織物組織:2/1右斜與1/2左斜斜紋組織;
密度:76×70;
經緯原料:21s/2竹拈紗×20s牛奶蛋白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第十七棉紡織總廠,未經上海第十七棉紡織總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04702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