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注塑模具澆注系統廢料脫模用夾具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046234.0 | 申請日: | 2006-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74322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14 |
| 發明(設計)人: | 邰兆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康德萊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38 | 分類號: | B29C45/3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協和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恒康 |
| 地址: | 201803***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注塑 模具 澆注 系統 廢料 脫模 夾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的脫模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注塑模具澆注系統廢料脫模用夾具。
背景技術
注塑模具開模后,塑件可以通過脫模斜度和頂桿等手段完成脫模,但是澆注系統的廢料也常常被塑件連帶,需要手工清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通過采用雙分型面模具使得開模后塑件和澆注系統廢料脫離,并分別頂出完成脫模。但是塑料模具本身結構已經相當復雜,如果再為澆注系統廢料設置脫模頂桿,無疑更加大模具成本。因此常常采用人工取出澆注系統廢料。然而倘若注塑機發生故障,提早閉模,或者操作失誤容易導致操作工人受傷;同時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現代注塑工藝的注塑周期越來越短,開模閉模間隔時間已經無法讓人工去取出澆注系統廢料,因而出現了用機械手去取出澆注系統廢料的解決方案:在開模時,機械手伸入模板之間夾取澆注系統廢料后退出模具,同時合模,機械手通常夾取的是主流道形成的廢料,通常十分細小,在夾取過程中,容易發生夾取失敗,以及夾取后在機械手移出模板之間后會掉落在模板之間,導致合模發生問題,引起生產故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現有機械手夾取澆注系統廢料容易夾取失敗和掉落導致生產故障,提供一種注塑模具澆注系統廢料脫模用夾具。本實用新型注塑模具澆注系統廢料脫模用夾具能有效夾牢澆注系統廢料,使機械手能順利移出模具,避免發生故障,提高生產效率。
一種注塑模具澆注系統廢料脫模用夾具,包括連接在機械手基座兩側的左、右連接塊,它還包括連接左料桿座、右料桿座,所述左、右料桿座為外形一致的多面體,以在其上表面分別連接左、右連接塊,其相對的側面分別開有對應的半圓形凹槽,當兩個料桿座靠近在一起時,所述的兩凹槽形成一個可以夾持由模具主流道形成的廢料的通孔;所述兩個料桿座中的一個還設有一個垂直并連通于所述通孔的氣缸室,用以安裝氣缸缸體,而氣缸的活塞桿可以來回推進到所述凹槽內。
所述左、右連接塊為一個角尺部件,它們軸線對稱設置,各自以其本身的向上一邊連接機械手機座、另一水平邊橫向連接相應的料桿座。
所述氣缸缸體外設有螺紋,并以一螺母固定連接在料桿座上。
所述的左、右料桿座為一六面體。
所述的左、右料桿座為長方體。
所述左、右料桿座和左、右連接塊都是以螺栓連接的。
在所述另一個料桿座的底面設有傳感器座。
本實用新型利用兩個料桿夾持塊夾持由主澆道形成的廢料,當確認由兩個料桿夾持塊形成的通孔內存在廢料時,氣缸頂進,其活塞桿端把廢料緊緊頂靠在夾持塊凹槽內壁上,然后機械手運動,把整個由澆注系統形成的廢料拉出模具,完成脫模,途中不會因為夾持不牢靠使得廢料掉落,避免了故障的發生,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具體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面局部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注塑模具澆注系統廢料脫模用夾具,包括連接在機械手基座兩側的左連接塊31、右連接塊32,它還包括連接左料桿座21、右料桿座22,所述左、右料桿座21、22為外形一致的多面體,以在其上表面分別連接左、右連接塊31,其相對的側面分別開有對應的半圓形凹槽,當兩個料桿座靠近在一起時,所述的兩凹槽形成一個可以夾持由模具主流道形成的廢料的通孔;所述兩個料桿座21、22中的一個還設有一個垂直并連通于所述通孔的氣缸室用以安裝氣缸6缸體,而氣缸6的活塞桿可以來回推進到所述凹槽內。
所述的左、右料桿座21、22為一六面體,在一個實施例中為一長方體。
所述左、右連接塊31、32為一個角尺部件,它們軸對稱設置,各自以其本身的向上一邊連接機械手機座、另一水平邊橫向連接相應的料桿座21/22。(圖中為左料桿座22。)所述氣缸6缸體外設有螺紋,并以一螺母61固定連接在料桿座21/22上。(圖中為左料桿座22。)另一個料桿座21的底面則設有傳感器座。
所述左、右料桿座21、22和左、右連接塊31、32分別是以螺栓連接的。
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用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范圍內,對以上所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康德萊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康德萊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04623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升級編解碼器的設備和方法
- 下一篇:工位面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