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醫用埋植材料注入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043816.3 | 申請日: | 2006-07-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57092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10 |
| 發明(設計)人: | 孫文善;戴淑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孫文善 |
| 主分類號: | A61B17/00 | 分類號: | A61B17/00;A61F2/00;A61H3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浦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醫用 材料 注入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醫用埋植材料注入器。所述的注入器主要包括一個注射針,一個導向套筒和可連接針芯的活塞組成。針芯可以從連接針頭的導向套筒端伸入導向套筒并固定于活塞頭部。當活塞向前推進時,連接于活塞的針芯可以將事先放置于注射針內的線體材料推入需要注入部位。
這種醫用埋植材料注入器被用于傳統針灸中穴位埋線的操作,也可以用于其他固體埋植制劑的操作。在選定治療所需要的穴位或特定部位后,該醫用埋植材料注入器可以將埋植線體材料推入皮下組織的穴位內。
背景技術
穴位埋線操作中最關鍵的問題是要嚴格無菌操作和防止交叉感染。傳統的埋植線體材料注入器的一個基本設計思想是針芯需要固定于活塞或手柄,通過推動與活塞或手柄連接的針芯將線體材料推入穴位內(專利93224238,99246852,02219868,02267631,200420066599和200420096846)。這些設計的一個共同缺點在于,由于針頭、針芯和針體連為一體,注入器不可能一次性使用,有些需要反復消毒,用于多個病人的治療,所以容易造成不同病人之間的交叉感染。此外,在實際操作中為了節約成本,通常是一個注入埋植針連續用于刺入同一病人的多個穴位或部位,鑒于針芯和注射針都是進入人體的器械,這樣就帶來了不同部位之間交叉感染以及操作人員被刺傷交叉感染的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替換注射針頭和針芯的的醫用埋植材料注入器,其基本設計思想是在進行每一次刺入操作時均換用新的針芯和注射針。
本實用新型的醫用埋植材料注入器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注射針、針芯和針體包括導向套筒和活塞分別為獨立的部件,活塞插入導向套筒內部,針芯連接到導向套筒內的活塞底部,注射針連接到導向套筒下端的乳頭上。
所述的活塞上可以為針芯配置一個鎖定部件,該部件可以鎖定和釋放針芯,鎖定之后的針芯可以和活塞一起運動。
所述的導向套筒底部或活塞上可設計有一個或數個導氣管,這樣就防止了氣體被注入體內。
所述的針芯的材料是金屬或合金材料,其直徑與注射針的內徑相吻合,其長度為注射針體與乳頭長度之和,針芯形狀為推動線體的一端為平頭,另一端為針狀,可以刺入并固定于活塞下端的橡膠頭部中。
所述的導向套筒的外面有長度刻度,從而可以幫助判斷線體到達的深度。
所述的注射針前端設計有幫助穿線的椎形穿線器。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由于注射針和針芯在連接方式上是可以替換的,在進行每一次刺入操作時均用新的針芯和注射針,這樣就完全防止了病人之間的交叉感染和同一病人不同部位的交叉感染,同時也防止了操作者被刺傷發生的感染。
附圖說明:
圖1是所述埋植材料植入器的縱向剖面圖。
附圖編號:
1、注射針??2、導向套筒??3、針芯????4、活塞??5、橡膠頭部
6、導氣孔??7、穿線器????8、線體????9、連接乳頭
具體實施例:
醫用埋植材料注入器主要由注射針(1)、導向套筒(2)和可連接針芯(3)的活塞(4)組成。其中,注射針(1)可根據埋植需要選用各種型號的一次性針頭,另外根據針頭內徑的不同,配以與針頭內徑相適應的針芯(3),針芯(3)從連接乳頭(9)的導向套筒端伸入導向套筒后,將針芯(3)刺入并固定于活塞(4)的橡膠頭部(5),活塞上有一個導氣孔(6),在注射針上連接有可以滑動的穿線器(7)。
埋植材料注入器以下列方式操作:首先將活塞拉出一個線體長度,連接注射針(1)與導向套筒(2),用鑷子將線體(8)通過穿線器(7)穿入注射針(1)后取下穿線器(7),活塞(4)向前推進時,活塞(4)、針芯(3)和線體(8)進行共同的軸向運動,連接于活塞4的針芯(3)就可以將事先放置于注射針(7)內的線體(8)推入需要注入穴位或特定部位。
在完成一個穴位或特定部位的操作后,需要將注射針(1)和針芯(3)一起取下,換以新的一次性針頭和針芯,重復上述操作。這樣就完全防止了病人之間的交叉感染和同一病人不同部位的交叉感染,同時也防止了操作者被刺傷發生的交叉感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孫文善,未經孫文善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04381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