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無壩散水發電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036420.6 | 申請日: | 2006-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75312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14 |
| 發明(設計)人: | 廖伯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廖伯成 |
| 主分類號: | F03B13/00 | 分類號: | F03B13/00;F03B11/00;F03B11/08;H02K7/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劉世權 |
| 地址: | 620020四川省眉山***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散水 發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發電設備,特別涉及適用于水流發電的無壩散水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進程中,能源問題已成為我國經濟能否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因此,在燃料能源日益缺少的現在,開發和利用多種能源就顯得越發重要。
在我國成千上萬公里漫長的江河湖泊中,能夠攔河筑壩安裝水力發電機發電的長度還不到江河、湖泊總長度的1%,這就意味著99%以上的江河、湖泊是不能實現筑壩安裝發電機來發電的。
而且傳統的攔河筑壩水利發電,不僅投資大,建設周期長,造成一定的生態破壞,更重要的是把絕大多數不能攔河筑壩發電的水利資源白白浪費了,使人類使用能源過度地依賴礦石能源,如石油、煤炭等,不僅給人類帶來資源枯竭的壓力,更重要的是破壞了人類耐以生存的環境。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目前不適宜筑壩安裝發電機的江河、湖泊的水力不能利用及攔河筑壩發電投資大、周期長、影響生態的問題,提供一種可不用筑壩、利用水流發電,投資小、周期短、對生態影響小的無壩散水發電裝置。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河流上設置可被水流沖擊旋轉的水輪機,并將水輪機的轉軸通過機械傳動方式(如皮帶輪、齒輪、角齒齒輪等)與發電機的轉軸活動連接,則將水流沖擊使水輪機旋轉的動能傳遞給發電機,由發電機將動能轉化為電能,供用電設備使用。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無壩散水發電裝置,包括水輪機和與之轉動連接的發電機,所述水輪機設置在河流內,由設立在河岸或河底的支架支撐。
所述水輪機的葉輪軸向與河流的水流方向一致,支架由豎直固定在河底上的立柱和與河面平行的橫桿構成,水輪機固定在橫桿之間,橫桿與立柱為活動連接,水輪機可隨橫桿沿立柱上下移動,水輪機轉軸通過皮帶輪或齒輪與發電機轉軸轉動連接。
所述水輪機的葉輪徑向與河流的水流方向一致,水輪機轉軸通過軸承與支架轉動連接,并通過齒輪或皮帶輪與發電機轉軸轉動連接。
所述水輪機的葉輪軸向與河流的水流方向一致,水輪機固定設置在兩個浮船之間,浮船的一端通過連接架分別與豎直固定在河岸上的支架的立柱連接,浮船的另一端分別與支架橫桿上的豎桿活動連接,水輪機隨浮船可沿豎桿上下移動,發電機設置在浮船上或其船體內,發電機轉軸與水輪機轉軸通過齒輪或皮帶輪或鏈輪轉動連接。
所述水輪機的葉輪徑向與河流的水流方向一致,水輪機固定設置在兩個浮船之間,浮船的一端通過連接架分別與豎直固定在河岸上的支架的立柱連接,浮船的另一端分別與支架橫桿上的豎桿活動連接,水輪機隨浮船可沿豎桿上下移動,發電機設置在浮船上或其船體內,發電機轉軸與水輪機轉軸通過齒輪或角齒齒輪或鏈輪轉動連接。
所述浮船之間固定設置有多個水輪機,每個水輪機轉軸都分別通過齒輪或皮帶輪或鏈輪或角齒齒輪與發電機轉軸轉動連接。
所述水輪機可沿河流寬度和長度方向上設置至少兩個,形成陣列式的發電機組,以提高發電機的輸出功率,更好地有效利用能源。
所述浮船之間通過萬向節活動連接,以提高浮船之間的可活動性。
所述發電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水輪機前方河流中的鋼結構過濾網。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河流里設置徑向或軸向與河流的水流方向一致的水輪機,并將水輪機的轉軸和發電機的轉軸通過機械傳動方式轉動連接,特別是通過支架將水輪機支撐在河流中,或是通過支架與浮船的結合將水輪機支撐在河流中,使水流沖擊水輪機的能量轉化為水輪機的旋轉的機械動能,再由水輪機的轉軸將動能傳遞給發電機,由發電機將此動能轉化為電能,供用電設備使用。
可見,采用上述結構的本實用新型,不用筑壩就能將河流因落差產生的勢能經水流的沖擊轉化為發電機的動能加以利用,投資小,幾千元、幾萬元都可建成發電,傳統的攔河筑壩每千瓦投資在五千至一萬元以上,而無壩散水發電裝置每千瓦投資可降至兩千元左右;而且建設周期短,傳統的攔河筑壩建設周期需要幾年到幾十年,而無壩散水發電裝置最快可在一個小時以內建成發電。因此,無壩散水發電裝置不僅可以避免傳統攔河筑壩水力發電的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破壞生態的問題,而且可以廣泛應用于不能攔河筑壩的河流,將其蘊含的能源開發出來加以利用,以減輕人類對礦石能源的過度依賴,同時又保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將產生很好的環境效益。可適用于各種具有落差、可以流動的河流中。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廖伯成,未經廖伯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03642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與信使結合運行的語言轉換系統及服務方法
- 下一篇:鎖閉帽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