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液態施肥機噴肥針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021808.9 | 申請日: | 2006-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01279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金武;王金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C23/02 | 分類號: | A01C23/02;A01G2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30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態 施肥 機噴肥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創造屬于農業機械,主要涉及一種液態施肥機上的液態肥料排施作業部件。
背景技術
目前,農作物產量的提高其首要條件是依賴于肥料的投入。多年的生產實踐,固態化肥的長年使用使農作物產量得到了一定保證,但化肥普遍存在的對土壤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土壤的板結、農作物產品品質的下降等諸多問題也在逐漸暴露和顯現,給人類及其生存環境帶來較大地負面影響。為克服施用固態化肥存在的上述問題,近年來研制成功的液態肥就是一種無公害、廣譜、高效、多功能新型肥料,由于液態肥是含有兩種以上營養元素的溶液或懸浮液,對加速作物生長、提高作物品質和附加值、增強抗逆性、有效改良土壤等均有顯著效果,受到農民歡迎。但是,由于液態肥施肥針頭結構設計的缺陷,在現實生產中還沒有一種理想且可靠的液態肥機械化施用機具,使液態肥的推廣應用受到制約。
發明內容
本發明創造的目的就是針對液態肥機械化施肥作業的需要,設計提供一種液態施肥機噴肥針,達到液態肥施肥作業可靠、肥量準確、施肥質量好、作業效率高的目的。
本發明創造的基本設計是,在針頭與針桿之間配裝閥座,將針頭與針桿連成一體,且針頭和針桿分別位于閥座下腔室和閥座上腔室一側,針桿的中心孔與上腔室接通;在上腔室與下腔室之間設有連通孔;在下腔室內從上至下依次配裝閥芯、壓力彈簧和調壓螺母,其閥芯的上部圓錐體面與連通孔接觸密閉配合,調壓螺母由其外螺紋扣與閥座內螺紋扣裝配安裝在閥座的下腔室內,壓力彈簧的上、下端面分別與閥芯和調壓螺母端面接觸;在閥座側壁體上設有肥液噴孔,該肥液噴孔的里、外端分別與閥座的下腔室和外部大氣相通,至此構成液態施肥機噴肥針。
本發明創造可方便的將液態肥料噴施在農作物根系附近的土壤層中,結構簡單,作業可靠,施肥作業效果好,、適用范圍廣,可配裝在各種液態肥施肥機具上,作業效率高,可滿足不同液態肥施肥作業要求。
附圖說明
附圖是液態施肥機噴肥針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件號說明:
1、針頭、2、調壓螺母、3、壓力彈簧、4、肥液噴孔、5、閥芯、6、閥座、7、針桿、8、上腔室、9、連通孔、10、下腔室、11、中心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創造最佳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一種液態施肥機噴肥針,??在針頭1與針桿7之間配裝閥座6,將針頭1與針桿7連成一體,且針頭1和針桿7分別位于閥座6下腔室10和閥座6上腔室8一側,針桿7的中心孔11與上腔室8接通;在上腔室8與下腔室10之間設有連通孔9;在下腔室10內從上至下依次配裝閥芯5、壓力彈簧3和調壓螺母2,其閥芯5的上部圓錐體面與連通孔9接觸密閉配合,調壓螺母2由其外螺紋扣與閥座6內螺紋扣裝配安裝在閥座6的下腔室10內,壓力彈簧3的上、下端面分別與閥芯5和調壓螺母2端面接觸;在閥座6側壁體上設有肥液噴孔4,該肥液噴孔4的里、外端分別與閥座6的下腔室10和外部大氣相通。
使用時,將本噴肥針配裝在液態施肥機上,使針桿7的中心孔11與機具上的壓力肥液變量供給系統連通。作業時,針頭1、閥座6和針桿7插入土壤中,位于作物根系側部,具有適當壓力的肥液從壓力肥液變量供給系統輸送到針桿7的中心孔11內,并進入閥座6上腔室8內,壓力肥液經連通孔9和閥芯5壓縮壓力彈簧3,使閥芯5脫離與連通孔9的密封接觸,壓力肥液進入閥座6的下腔室10內,從肥液噴孔4噴出進入土壤內,噴施在作物根系附近;當壓力肥液變量供給系統停止向中心孔11供給壓力肥液時,在壓力彈簧3作用下閥芯5上移將連通孔9封閉,停止噴施肥液,此時針頭1、閥座6和針桿7從土壤中拔出,完成一次液態肥噴施作業,如此重復。旋轉調整調壓螺母2在下腔室10內的上、下位置,改變壓力彈簧3對閥芯5的擠壓力,可實現液態肥施肥壓力大小的調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農業大學,未經東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02180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